时间: 2025-05-23 08:1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12:18
八六子 琴台在灵岩最高顶,秋晚登望怀古,有辞舟客邓子石瞿扣舷而和之
作者:郑文焯 〔清代〕
步幽遐。屧廊黄叶,西风响出樵车。
叹断壁仓皇残霸,好山分付名娃,月明自斜。
秋容相对仓华。眉黛依稀岫萼,髻鬟散作云花。
问鹿迹荒台,何年枯藓,马蹄片石,谁家芳草,
空馀歌舞销尘故国,登临费泪天涯。
黯流霞。飘零满溪旧纱。
在灵岩的最高顶,琴台静静矗立,
我在秋晚登高望远,怀古情愫涌上心头,
耳边传来舟客邓子石的吟诵声,轻轻拍打着船舷。
我缓步走在幽静的小路上,
脚下的廊道满是黄叶,西风带着樵夫的车声响起。
叹息间,断壁残垣令人心慌,
美丽的山水仿佛在托付给那些著名的女子,
明月下斜影摇晃。
面对秋天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
眉峰如黛的女子依稀可见,
她的发髻散落如云花般轻柔。
我问那荒台上的鹿踪,
何年枯萎了苔藓,马蹄踏出的石块,
是哪个家乡的芳草呢?
只剩下歌舞的余音,消磨着我对故国的思念,
登高而望,泪水涟涟,天涯何处?
黯然神伤,流霞映照下,满溪飘零着旧时的纱。
作者介绍:郑文焯,字树人,号雨斋,清代诗人,以词、诗见长,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晚,诗人登临琴台,勾起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故国的思念,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八六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受与对历史的思考。开篇“琴台在灵岩最高顶”,即设定了一个高远、幽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身处高处所带来的宽广视野和深邃思考。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叶、樵车、月明等元素,交织出一幅静谧而又略显伤感的画面,展现出浓厚的秋意。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荒台、鹿迹、芳草的追问,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情怀念与惆怅,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情境。诗中“空馀歌舞销尘故国”一句,便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感结合,表现出对过往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在修辞上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拟人,使得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切的共鸣。结尾“飘零满溪旧纱”更是将思念之情浓缩至极致,留下了深远的余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及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情感细腻而深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国家的思念
B. 对生活的感慨
C. 对历史的追思
D. 对爱情的回忆
“眉黛依稀岫萼”中的“岫萼”指的是什么?
A. 山峦
B. 水波
C. 花瓣
D. 诗句
诗中提到的“马蹄片石”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痕迹
B. 自然的美丽
C. 历史的流逝
D. 乡村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