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1:0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1:07:04
原文展示:
张节妇 高启 〔明代〕
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 谁言妾无子,侧室生儿与夫似。 儿读书,妾辟纑,空房夜夜闻啼乌。 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
白话文翻译:
谁说我有丈夫,却在半途抛弃我,他先离世。 谁说我没有儿子,侧室生的儿子与丈夫相像。 儿子读书,我织布,空荡的房间里夜夜听到乌鸦的啼叫。 儿子若能成名,我便不再嫁人,我的丈夫在黄泉下也能安心闭眼。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通过描述一位节妇的坚贞不渝,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和节妇的悲惨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节妇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儿子,坚守贞节的情景。诗中通过节妇的自述,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贞节的高度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节妇的自述,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忠诚。诗中“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一句,既表达了节妇对丈夫的思念,也透露出她对命运的不公的感慨。“儿读书,妾辟纑,空房夜夜闻啼乌”描绘了节妇孤独的生活状态,而“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则表达了节妇对儿子的期望和对丈夫的忠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节妇的内心独白,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和节妇的悲惨命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节妇的自述,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和节妇的悲惨命运。诗中的节妇形象,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