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3:29
原文展示:
送丕上人还四明育王寺 高启 〔明代〕 解夏还寻旧寺栖,满船黄叶过长溪。 袈裟影入秋山远,舍利光悬夜塔低。 鹅识讲时常绕听,猿知定后不惊啼。 却惭扰扰尘中客,觉路如今去尚迷。
白话文翻译:
解夏后回到旧寺栖身,满船的黄叶随长溪漂流。 袈裟的影子映入秋山显得遥远,舍利的光芒在夜晚的塔上低悬。 鹅知道讲经时常绕着听,猿猴知道静定后不再惊啼。 我却惭愧于尘世中的纷扰,觉悟之路如今依然迷茫。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送别一位名叫丕的上人返回四明育王寺时所作,表达了对上人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人返回寺庙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满船黄叶过长溪”一句,以黄叶象征岁月的流逝,长溪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袈裟影入秋山远”和“舍利光悬夜塔低”两句,通过对袈裟和舍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宗教氛围。最后两句“却惭扰扰尘中客,觉路如今去尚迷”,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尘世生活的反思和对修行之路的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修行之路的迷茫和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解夏”是指什么? A. 夏季的开始 B. 夏季的结束 C. 夏季的中期 答案:B
“满船黄叶过长溪”中的“黄叶”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岁月的流逝 C. 旅途的艰辛 答案:B
诗中的“觉路”指的是什么? A. 修行的道路 B. 觉悟的道路 C. 觉醒的道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