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0:05
原文展示:
送任兵曹赴边 高启 〔明代〕
少年耻着惠文冠,幕下时时把剑看。 官烛未销鸡送晓,军笳忽动马嘶寒。 关连远树征途迥,塞接霜芜战地宽。 见说长平门下客,奇材唯有一任安。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以穿戴文官的帽子为耻,常常在幕府中把玩剑器。 官府的蜡烛还未燃尽,鸡鸣声已送来黎明,军中的笳声突然响起,马儿在寒风中嘶鸣。 关隘与远方的树木相连,征途遥远,边塞与霜冻的荒草相接,战地广阔。 听说长平门下的宾客中,唯有任安是真正的奇才。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为送别任兵曹赴边疆而作,表达了对任兵曹的敬佩和对其边疆生涯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少年对文官生活的轻蔑和对武将生涯的向往,展现了任兵曹的英勇和志向。诗中“官烛未销鸡送晓,军笳忽动马嘶寒”一句,既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又暗示了任兵曹即将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最后两句赞扬了任兵曹的非凡才能,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深厚敬意和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任兵曹的敬佩和对其边疆生涯的祝愿,通过描绘边疆的艰苦环境和任兵曹的英勇志向,表达了诗人对任兵曹的深厚敬意和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少年耻着惠文冠”表达了少年对什么生活的轻蔑? A. 武将生活 B. 文官生活 C. 商人生活 D. 农民生活 答案:B
诗中“军笳忽动马嘶寒”描绘了什么氛围? A. 官府的繁忙 B. 军情的紧急 C. 边疆的艰苦 D. 征途的遥远 答案:C
诗中“见说长平门下客,奇材唯有一任安”赞扬了谁的非凡才能? A. 高启 B. 任兵曹 C. 长平门下的其他客 D. 诗人自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