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时间: 2025-07-28 21:18:20

诗句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

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1:18:20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作者: 郭璞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
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通过调和呼吸达到真实的和谐,忽然有一天就会灵魂脱离。
轻盈飞升于高空,渺小的景象随之消失。

注释:

字词注释:

  • 吐纳: 吐气和吸气,这里指调息修炼。
  • 致真和: 达到真实的和谐状态。
  • 灵蜕: 灵魂的脱离,指脱离肉体的束缚。
  • 飘然: 轻盈地飞升。
  • : 超越,飞翔的意思。
  • 太清: 指高远的境界或天空。
  • 眇尔: 渺小的,微小的。
  • 景长灭: 眼前的景象渐渐消失。

典故解析:

  • 游仙: 仙人游览,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反映了道教文化对超脱、永生的追求。
  • 灵蜕: 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常见于道教及佛教中对修行者的描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璞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道士,以《游仙诗》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宇宙的感悟,渗透着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道教盛行的时期,郭璞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和对灵魂解脱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仙道的憧憬和修炼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展现了郭璞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诗歌美感。诗中通过“吐纳”、“灵蜕”等字眼,描绘了一个从现实到超越的过程,描写了人从世俗中解脱的状态。开头的“吐纳致真和”不仅仅是对呼吸的描述,更是对一种内在和谐的追求,展现了道教的养生理念。紧接着“灵蜕”的出现,带有一种突兀的美感,仿佛在瞬间将人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两句“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则描绘了飞升后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浩瀚的感慨,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整首诗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既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有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和谐,体现了郭璞的诗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吐纳致真和: 通过调节呼吸,达到一种真实的和谐状态。
  2. 一朝忽灵蜕: 突然有一天,灵魂便会与肉体分离。
  3. 飘然凌太清: 轻盈地飞升于高远的天空。
  4. 眇尔景长灭: 渺小的景象随之消失,意在表达超脱后的无所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灵蜕”比喻灵魂的升华。
  • 对仗: 例如“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展现了对比手法。
  • 意象: 高远的“太清”与渺小的“眇尔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灵魂升华的思想。通过对自然、宇宙的感悟,表现出人类渺小的存在,倡导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吐纳: 代表修行中的内心和谐。
  • 灵蜕: 象征灵魂的解放与升华。
  • 太清: 高远的境界,象征理想的精神世界。
  • 眇尔景: 反映世俗的渺小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吐纳致真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调节呼吸
    B) 世界的和谐
    C) 追求真理
    答案: A

  2. “灵蜕”指什么? A) 灵魂与肉体的分离
    B) 死亡
    C) 迷失
    答案: A

  3. 诗中提到的“太清”是指: A) 现实世界
    B) 仙境
    C) 高远的境界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更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 李白: 强调豪放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诗人研究》
  • 《道教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汴过淮有作 池亭独坐 池亭待月二首 池亭待月二首 池上对月 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於山 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於山 陈氏太君挽诗二首 陈氏太君挽诗二首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匿的成语 广字头的字 犹太战争 暮礼晨参 高字旁的字 屠残 搜觅 折戟沉沙 九泉无恨 包含酌的词语有哪些 无坚不陷 巳字旁的字 款曲周至 言字旁的字 掉嘴弄舌 王字旁的字 包含粢的词语有哪些 历世摩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