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5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4:55
作者: 熊东遨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不似蚕丛险,攀援有棘萝。
溯游尘屐湿,联唱晚蝉多。
片叶团清露,层田叠翠禾。
小溪横石板,容得几人过?
这条路不像蚕丛那样危险,虽然路边有刺藤可以攀扶。
沿着小路走,鞋子沾湿了尘土,傍晚的蝉鸣声此起彼伏。
树叶上聚集着清晨的露水,田野层层叠叠,绿意盎然。
小溪横在石板上,能容纳几个人通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熊东遨,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生,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映照人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次灵山游历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灵山道中即景》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间道路的美丽与宁静。诗的开头以“蚕丛”作对比,直接引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暗示出作者在此处的轻松与安全。接着,诗人描述了沿途的景致,湿润的尘土、蝉鸣的联唱,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温馨的傍晚时分,感受到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
诗中“片叶团清露”展现了清晨的宁静,象征着生命的纯净与自然的美好。而“层田叠翠禾”则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农田的丰饶,传达出一种希望与生机。最后一句“小溪横石板,容得几人过”则将自然与人生活紧密联系,既有自然的宽容,也有生活的局促,形成了诗歌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意蕴深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而富有诗意的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蚕丛”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危险与险恶
C. 乡村的宁静
诗中哪些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A. 清露
B. 小溪
C. 蝉鸣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对《灵山道中即景》的解读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