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2:55
江上独坐
春至犹飘雪,江寒未有鱼。
无人慰青眼,尽日对红炉。
瑟瑟窗频响,愔愔鸟强呼。
潸然不自觉,岂待到穷途。
春天到来时,仍然飘着雪花,江水冰冷,鱼还未出现。
没有人来慰藉我的忧愁,整天对着红色的炉子发呆。
窗外风声瑟瑟,鸟儿在叫唤。
不禁流下泪水,难道要等到走到绝境才清醒吗?
作者介绍:
李之仪,宋代诗人,字伯时,号止庵,生于约1084年,卒于约1160年。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著称。李之仪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生活情感,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江上独坐》创作于李之仪的晚年,表达了他在春寒时节独坐江边的孤独和沉思。诗中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孤寂的深刻体验,反映了宋代士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哀伤。
《江上独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春寒料峭的江边独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孤独的画面。开篇以“春至犹飘雪”一语,展示了春季的寒冷,突显出作者的孤独与失落。接着提到“江寒未有鱼”,不仅表现外在环境的寒冷,也隐喻着内心的寂寞与空虚。
诗中“无人慰青眼”一句,传达了深切的孤独感,显示出作者渴望有人理解与倾诉的心情。面对冷清的环境,作者只能对着“红炉”发呆,炉火虽然温暖,但内心的寒冷依然无法消散。
后面的描写“瑟瑟窗频响,愔愔鸟强呼”,进一步营造了寒冷与孤独的氛围。窗外的风声和鸟鸣,仿佛在诉说着作者的寂寞与无奈,内心的烦闷与不安随着潸然泪下而愈加明显。最后一句“岂待到穷途”,反映了对生命境遇的深思,提醒人们要及时觉悟,不应等到绝境才意识到生活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形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示了一个孤独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反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人生无常的感受,反映了在生活的困境中,内心的沉重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自然的描绘中,找到了与自我内心的对话,体现了人生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无人慰青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孤独
C) 愤怒
诗人“尽日对红炉”反映了他怎样的状态?
A) 忙碌
B) 快乐
C) 无聊与孤独
“岂待到穷途”的意思是?
A) 生活无忧
B) 要及时觉悟
C) 一切皆是命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