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34
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
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
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
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苏轼对高洁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世俗的不同。诗人认为自己天生骨气清白,与世俗有着明显的差异。修道有所领悟,虽然身处贫困,但也不愿意轻易入仕。每当身处红尘之中,心中总会涌起对青云志的追求。写这首诗是为了在屏山赠送给友人,希望他不要让世俗的污染玷污自己的追求。凝视着紫色和绿色的自然景色,安息并非真正的睡眠。在梦中,他化作一只仙鹤,飞入长松寺中,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内容广泛,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关注。苏轼在政治上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他在屏山与友人相聚,表达了自己对高洁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淡泊心态。
这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呈现出苏轼对人生理想的坚定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开篇以“漫郎天骨清”引入,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接下来的“生与世俗异”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世俗的超脱。诗中反复提及对“青霞志”的追求,表现出他虽身处红尘,但内心始终向往着高远的理想世界。
“屏山辍赠子”一句,寄情于自然,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也传达了希望友人保持清白之志的期望。最后几句描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渴望,梦中化为鹤,象征着超凡脱俗的追求,飞入长松寺则是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苏轼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灵魂的自由与独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霞志”指的是什么?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C. 对世俗生活的沉迷
答案:B
“梦中化为鹤”是什么意思?
A. 诗人想要变成鸟
B. 追求自由与理想生活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红尘”是指?
A. 自然景色
B. 世俗生活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这首诗强调个人理想与世俗的对立,而李白在《将进酒》中则展现了对生活的洒脱与豪放。两者皆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苏轼更为清幽内敛,而李白则更显豪放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