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30:53
述古三首
杜甫 〔唐代〕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
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
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
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
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
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的良马与贤君贤臣的理想,以及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辛苦。
赤骥马缰绳松弛,展现出非凡的万里气度。
它悲鸣泪水落地,想问驭马的人是谁。
凤凰从东而来,何意却又高飞远去。
竹花不结果实,想到孩子忍受早晨的饥饿。
古时君臣和睦,可以用物理法则推导。
贤人懂得分寸,进退自有其宜。
市民白天聚集,争利如锥刀般锋利。
把油脂放在火上,哀哀自煎自熬。
农人盼望丰收,纷纷清除杂草。
务实的目标是谷物,邪恶的赢利何必劳累。
舜帝举荐了十六位相国,身居高位道德何其崇高。
秦朝任商鞅,法令如牛毛般繁多。
汉光武得天下,帝业基业稳固长存。
岂止是高祖圣明,功劳也出自萧、曹。
治理兴盛的事业,哪个时代没有人才。
我向往寇、邓的功勋,济世之才真可贵。
耿氏也是宗臣,羽翼共助裴回。
休运四百年终,图画仍在云台之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关注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史”。
创作背景
《述古三首》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乱民困之际,诗中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与对贤明统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切。
《述古三首》是杜甫对历史的反思与总结,诗中融汇了对古代贤君与贤臣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开篇以赤骥和凤凰的意象引入,象征着卓越与高远,随即转入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批判。诗中提及的各种历史人物,如舜、商鞅和汉光武,展示了历史上不同治国理政的模式,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关注。杜甫通过描绘市民与农人的辛苦,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鸿沟,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悲愤的情感。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逐渐深化,最终回归到对人才的重要性的强调,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循环与思考的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赤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努力工作的人
B. 有才能的人
C. 平民百姓
D. 统治者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舜举十六相”主要是强调__。
判断题:
诗中描绘的市民生活是积极向上的。(是/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