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5:0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5:08:13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作者:杜甫
南风作秋声,杀气薄炎炽。
盛夏鹰隼击,时危异人至。
令弟草中来,苍然请论事。
诏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箧笥。
应对如转丸,疏通略文字。
经纶皆新语,足以正神器。
宗庙尚为灰,君臣俱下泪。
崆峒地无轴,青海天轩轾。
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
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帅。
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
归当再前席,适远非历试。
须存武威郡,为画长久利。
孤峰石戴驿,快马金缠辔。
黄羊饫不膻,芦酒多还醉。
踊跃常人情,惨澹苦士志。
安边敌何有,反正计始遂。
吾闻驾鼓车,不合用骐骥。
龙吟回其头,夹辅待所致。
诗的意思是:南风带来了秋天的声音,杀气弥漫在炎热的夏天。鹰隼在盛夏时节捕猎,危险的时刻异人来临。我的弟弟从草丛中走来,面色苍白地请求与我商谈事情。诏书把他引上殿堂,他用言辞激昂地表达天意。兵法的道理繁多,你的肚子就像是一个装满知识的箱子。应对问题如同转动的弹丸,轻松流畅地表达文字。所有的谋略都是新颖的见解,足以纠正国家的根本。宗庙还在焚烧的灰烬中,君臣都流下了泪水。崆峒的地势没有轴心,青海的天空也低沉不已。西方的边陲最为凋敝,连绵的山脉暗藏烽火。皇帝说你是平民,借助你来辅佐元帅。坐看清流沙,所以你去奉使。回来的时候还要再上席,远道而来的不易。必须保留武威郡,这样才能绘制长久的利益。孤峰上有驿站,快马系上金鞍。黄羊吃草不腥,芦酒喝了还想醉。人们踊跃的情感,士人却非常惨淡的志向。安边的敌人何其微,反正的计谋终于实现。我听说你驾着鼓车,不应该用骐骥。龙吟回首,辅佐者在等待结果。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变,关注民生,时事,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弟弟的送别,表达对国家和家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是杜甫在动荡的时代里,寄托对亲人的关心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南风带来的秋声,暗示时局的变化与不安。开篇的“南风作秋声,杀气薄炎炽”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引出了社会动荡的背景。杜甫以“鹰隼击”来象征盛夏的危机,紧接着弟弟的到来则标志着家庭与国家的联系。
诗中多次提到兵法与诏书,通过对弟弟的寄托与期望,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弟弟前途的祝愿。诗的后半部分,杜甫通过对西方战乱的描写,揭示了当时国家的惨状和士人志向的悲凉。最后的“吾闻驾鼓车,不合用骐骥”一句,既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也是对弟弟未来的寄托,期望他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亲人的关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在乱世中士人的困境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南风作秋声”所表达的主要意象是:
A. 夏天的炎热
B. 秋天的来临
C. 战争的残酷
D. 家庭的温暖
诗中提到的“宗庙尚为灰”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家庭的幸福
B. 国家破败
C. 个人的失落
D. 边疆的安宁
诗的最后一句“吾闻驾鼓车,不合用骐骥”表达的意思是:
A. 理想与现实不符
B. 车马的珍贵
C. 对弟弟的期待
D. 对未来的坚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