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1:56
原文展示:
鸣玉亭筹笔之南 文同 〔宋代〕
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 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 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 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山崖有百尺之高,亭子就建在这山崖之下。 飞泻的泉水如同环佩叮咚,万千水流在屋檐下倾泻。 坐在这里可以摆脱酷热,倾听这声音适合彻夜清幽。 亭前的树木表皮剥落,是为了系住过往行人的马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鸣玉亭的景色,亭子建在高崖之下,飞泉环绕,清凉宜人。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清凉避暑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鸣玉亭的自然风光,通过“层崖”、“飞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凉幽静的氛围。诗中的“飞泉若环佩”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泉水声比作环佩叮咚,形象生动。后两句“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凉环境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清凉避暑的向往,通过描绘鸣玉亭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