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01:47
杜鹃
作者: 宋肇
暖云无定半阴晴,
茅屋纸窗深复明。
乔木参天竹千茎,
巴山欲晓风露清。
杜鹃飞鸣绕江城,
鱼复四月江水生。
林花落尽空含情,
瀼瀼东西朝暮声。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象。暖和的云彩变幻无常,时阴时晴。茅屋的纸窗透出深邃的光明。高大的乔木直入云霄,成千上万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巴山的清晨,风露清新。杜鹃鸟在江城上空鸣叫,四月的江水再度涌动。林中的花朵已经凋落,只剩下空荡荡的情感。潺潺的水声在东西两岸的朝夕之间回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在当时较有影响力,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自然界万物复苏之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杜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勃发。诗的开头“暖云无定半阴晴”便传达出春季气候的多变,既有温暖的阳光,也有阴云的笼罩,体现了春天的生动与不确定性。接着,“茅屋纸窗深复明”中,纸窗的光明感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与归属感。
随着画面推进,诗人描绘了高大的乔木与竹林的景象,表现自然的丰盛与生命的繁荣。提到“巴山欲晓风露清”,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也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生机勃勃。
“杜鹃飞鸣绕江城”,杜鹃鸟的鸣叫不仅是春天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而“鱼复四月江水生”则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江水,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后半部分“林花落尽空含情”则一转,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惆怅与怀念,花落尽显得空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的“瀼瀼东西朝暮声”则以水声作为结尾,构成一种悠远的意境,让人联想到无尽的思念与循环的时光。
整首诗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使得《杜鹃》不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更是引发读者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气变化是:
A. 恒定的晴天
B. 阴晴不定
C. 只有阴天
D. 只有晴天
“杜鹃飞鸣绕江城”中的“杜鹃”象征:
A. 快乐
B. 离别与思念
C. 丰收
D. 自由
诗中“林花落尽”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空虚与惆怅
C. 热情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宋肇的《杜鹃》则在自然描绘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生命的复杂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