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25
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
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
燕蝠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
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
谁似当日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
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
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
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人生短暂,有多少欢娱呢?常常是欢娱少,忧愁多。
富贵与功名都是由命运决定,何必为了这些琐事而奔波劳碌呢?
在尘世中,燕子和蝙蝠飞舞,鸡虫在影子里,见到它们还要追逐。
在山间林下,真正能感到幽静独处的又有几人呢?
谁能像当年的严君,故人身穿龙袍,只是独自抱着羊皮大衣而眠?
试着把渔竿放下,抛开所有的束缚和牵挂。
两岸的烟雾和树林,半溪的山影,此地没有荣辱之分。
荒废的台子遗留的身影,至今令人叹息,却无法再吟咏。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无闷,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酹江月》写于范成大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严子陵是一位著名的隐士,范成大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厌倦和对自在生活的追求。
《酹江月》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浮生短暂、欢娱稀少的思考。开篇以“浮生有几”引入,直指人生的无常,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与忧伤。接着,诗人指出,富贵功名皆由命,劝人不必为之而奔波劳碌,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俗世的超然。
诗中对比了尘世的喧嚣与山间的幽静,强调了孤独的美好,而“谁似当日严君”则引入了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严子陵那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此,诗人抛弃渔竿,象征着他对世俗束缚的反抗与放下,渴望回归自然,体验人生的真实与自由。
最后,诗人在两岸的烟林和半溪的山影中看到了无荣辱之分的境界,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荣华富贵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递了追求自由、逃避世俗束缚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浮生有几”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谁似当日严君”提到的严君是谁?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