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0:1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0:13:46
眉翠轻匀,臂红微露。晓妆初罢窥朱户。
玉床斜倚绣鸳鸯,珠帘半捲调鹦鹉。
漠漠香尘,濛濛飞絮。行人惆怅频回顾。
韆鞦过尽紫骝嘶,明朝认着垂杨路。
眉毛如翠色般轻盈匀称,手臂微微露出红色。清晨的妆容刚刚完毕,透过朱红色的门窥视外面。
玉床斜倚着绣有鸳鸯的被褥,珠帘微卷,似在调戏鹦鹉。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飘飞的柳絮如烟雾般模糊。路过的行人因惆怅而频频回头。
轻盈的秋千已经过去,紫色的骏马嘶鸣,明天我将认出那条垂杨树旁的小路。
作者介绍:俞士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女性之美及生活细节,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对美的追求和个体情感的表达成为诗词的重要主题。
《踏莎行 其二》是一首描写清晨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词作。开篇以“眉翠轻匀,臂红微露”描述了一位女子的妆容与姿态,展现出一种清新且柔美的形象。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女子的美丽,也透出一种清晨的温柔气息。接着,作者转向环境描写,“晓妆初罢窥朱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清晨,看到女子刚刚梳妆完毕,透过红色门框窥视外面的世界。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玉床斜倚绣鸳鸯,珠帘半捲调鹦鹉”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温馨的室内景象,突出了女子生活的优雅与闲适。此时,诗歌的情感渐渐转向,随着“漠漠香尘,濛濛飞絮”的出现,诗人用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通过“行人惆怅频回顾”与“明朝认着垂杨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眷恋,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又忧伤的情感交织。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日的柔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惆怅,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眉翠轻匀”形容的是( )
A. 眉毛的形状
B. 女子的妆容
C. 天气的变化
D. 房间的装饰
“明朝认着垂杨路”中的“明朝”指的是( )
A. 明天
B. 晴天
C. 明亮的朝阳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紫骝”指的是( )
A. 一种花
B. 一种食物
C. 一种马
D. 一种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