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2:57
避地五迁过,穷途万事魔。
矫情喧白昼,妄语倒清波。
铁面南人少,欺心北地多。
僮奴皆变性,懊恼奈愁何。
为了避难我已经迁移了五次,
在穷途末路上万事都显得异常艰难。
白天的喧嚣中假情假意,
荒唐的话语如同波涛翻滚。
南方的铁面人物少之又少,
北方的欺心之人却比比皆是。
连仆人们都变得无情无义,
我感到懊恼,但又无可奈何。
陈式金,清代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具有一定的沉郁和反思性质。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因战乱或政治原因多次迁徙,生活困苦,心中有诸多不满与无奈。诗中反映了他对人情冷暖、社会伪善的深刻感悟。
《移寓东亭有感》是一首深刻反映时代困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己五次迁移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不满。首句“避地五迁过”直接引入了诗人的身世,展示出他为避免战乱而不得不四处奔波的无奈。接下来的“穷途万事魔”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困境中感受到的无助和绝望。
全诗的中心意象围绕着“喧嚣”和“欺心”,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描绘充满了悲凉和讽刺。尤其是在“矫情喧白昼,妄语倒清波”中,诗人揭示了社会上那些做作的伪善和荒唐的言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讽刺。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南北人情的比较,进一步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与变化。南方的人少有公正,而北方的人则显得奸诈多疑。仆人们的“变性”则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败坏,使得连最基本的人情都变得冷漠无情。诗歌最终以“懊恼奈愁何”收尾,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无奈与烦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个人的遭遇,又有对社会的批判,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诗歌通过个人的迁徙与感受,反映出社会的伪善与人性的冷漠,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人情的复杂。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进行了五次迁移?
诗中提到南方与北方的人的区别是什么?
“矫情喧白昼”中的“矫情”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