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35:42
踏莎行 拟饮水
作者: 唐圭璋 〔近代〕
残月供愁,断鸿传恨,
新来苦作春蚕困。
今生无分惜婵娟,
他生可有鸳鸯分。
翠被寒侵,金炉香尽。
千回百转无人问。
赠君那得觅明珠,
空余双泪凭君认。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愁与无奈。诗人面对残月,感到愁苦,断鸿的叫声传递着思念与遗恨。新近的生活如同春蚕般辛苦,无法自拔。今生与爱人无缘,珍惜月光与美丽的相遇;但愿来世能够与爱人重聚,像鸳鸯一样双宿双飞。
寒冷的被子侵袭着我,金炉的香气也已消散。无数次的思念与牵挂,却无人来询问我的情感。我赠予你什么珍贵的礼物,如何去寻找明珠,唯有留下双泪让你来辨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唐圭璋(1882-1948),字养斋,号白石,近代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常表现出浓烈的情感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民国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内心充满惆怅与苦闷,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这首《踏莎行 拟饮水》以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深思念和无奈的心境。开篇的“残月供愁”与“断鸿传恨”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透出一种孤独与惆怅。诗人用“春蚕困”来形象地比喻自己在爱情中的无奈与辛勤,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又有对现状的无奈。
“今生无分惜婵娟,他生可有鸳鸯分”则表达了对今生无法相聚的遗憾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接下来的“翠被寒侵,金炉香尽”描绘了环境的冷清与心情的凄凉,暗示着爱的消逝。最后的“赠君那得觅明珠,空余双泪凭君认”则通过暗喻与反问,表现出对爱的无助与期盼。整个诗歌在情感的抒发中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又融入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令人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执着与无奈,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残酷,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动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残月”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春蚕”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人希望今生能与爱人重聚。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