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7:5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7:57:17
荐酒菖蒲,堆盘角黍。
家家旧俗同荆楚。
汨罗江畔赋招魂,
奔潮犹带回风怒。
天问难酬,国殇堪谱。
遗篇光烛蛟龙怖。
休嗟荃不察中诚,
亡秦毕竟由三户。
在午后的阳光下,家家户户都在饮酒、插菖蒲,摆放角黍,这是荆楚地区的传统习俗。在汨罗江边吟诵招魂诗,潮水奔涌仍带着愤怒的风。天问难以得到回应,国殇的悲痛难以谱写。留下的诗篇如同烛光照耀着蛟龙的恐惧。不要感叹荃(荆楚)的隐情未能察觉,亡秦的悲剧毕竟源于三户之事。
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以抒怀和咏史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汪东的诗歌常常结合历史典故,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忧虑。
这首《踏莎行 午日》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百姓苦难之时。诗中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思,尤其是对屈原及其精神的追忆。
《踏莎行 午日》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意蕴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传统的节日习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诗的开头以“荐酒菖蒲,堆盘角黍”描绘出一种热闹的节日气氛,展现出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这种平和的外表下,潜藏着对屈原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沉思。
“汨罗江畔赋招魂,奔潮犹带回风怒”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汨罗江是屈原的归宿,诗人以此引入,表达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上许多文人志士的悲剧命运。接下来的“天问难酬,国殇堪谱”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沉痛吟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无奈与悲伤。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而流畅,韵律优美,情感深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度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层次丰富,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传统习俗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在缅怀屈原的同时,也在警醒后人,铭记历史的教训,珍视忠诚与正义。
《踏莎行 午日》中的“汨罗江”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归宿?
a) 李白
b) 屈原
c) 杜甫
d) 白居易
“荐酒菖蒲,堆盘角黍”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祭祀
b) 节日庆典
c) 哀悼
d) 农田耕作
以上是对《踏莎行 午日》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