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0: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0:32:47
满江红(雨后携家游西湖,荷花盛开)
作者:范成大 〔宋代〕
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
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
弄蕊攀条春一笑,从教水溅罗衣湿。
打梁州箫鼓浪花中,跳鱼立。
山倒影,云千叠。
横浩荡,舟如叶。
有采菱清些,桃根双楫。
忘却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闲愁入。
任碧筒十丈卷金波,长鲸吸。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西湖的美景。远处柳树外面,轻轻的雷声催促着几阵急促的雨丝飞舞。雷雨过后,湖面上散发着荷花的香气,花瓣在雨水中浸润,显得更加娇艳。轻轻触摸着花蕊,攀附着荷叶,笑声中水珠溅湿了衣衫。梁州的箫声和鼓声在浪花中回荡,跃动的鱼儿在水中跳跃。
山的倒影在水中摇曳,云层重叠,景色横亘浩荡,船只如同树叶漂浮。采菱的清凉在水面荡漾,桃花的根部在水中划行。忘却了天涯的漂泊,酒杯前不让闲愁侵入。任凭碧绿的水面十丈宽广,金色的波浪翻滚,似长鲸在水中吸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梁州”与“采菱”均与江南的水乡文化相关,表现出水乡的美丽与人们的生活。荷花与水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笔下,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脱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游览西湖时,恰逢雨后,荷花盛开,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满江红》是范成大在游览西湖时所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开头的“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描绘了雨前的宁静与即将到来的变化,极具动感。而“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则将焦点转向了雨后的荷花,湿润的环境让荷花的香气愈发浓郁,生动地表现了雨后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诗中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如“弄蕊攀条春一笑”,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不仅欣赏景色,更融入其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欢乐。接着,随着“打梁州箫鼓浪花中,跳鱼立”,诗人将音乐与景色结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
下半部分的“忘却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闲愁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放松,尽管身处漂泊之中,但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被抛诸脑后,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范成大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体悟,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满江红》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范成大
D) 苏轼
诗中的“柳外轻雷”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雪天
B) 雨天
C) 晴天
D) 风天
诗中提到的“采菱”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田园的恬静
C) 历史的厚重
D) 战争的悲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首诗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这些书籍和文章均可帮助深入理解范成大的诗歌及其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