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3
《清明》
作者: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
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
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
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
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
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
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
况乃今朝更祓除。
在这繁花盛开的日子,长沙的人们纷纷出游。
渡口的翠柳如同妆点的美眉,
骄傲的马蹄声在路旁响起。
在这个好时光里,大家都去游玩湘西寺,
连军中的将领们也纷纷赶来。
马援的征途就在眼前,
葛强与我心意相通。
傍晚时分,红粉佳人在金镫下归来,
青楼的船只在远处摇曳。
历史上的动乱我们都能知晓,
人间的悲欢离合总在瞬息之间。
虽然有弟侄在,但我却无法与他们书信往来,
兵戈未息,我仍在苦苦离家。
与年轻人交往并非我的本意,
更何况今天是清明节,更应扫除烦恼。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以深刻的社会观察和悲悯的情怀著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游景象,抒发对往昔和平安宁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战争纷扰的无奈与忧虑。
杜甫的《清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明节的热闹景象,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沉的忧伤与对历史的反思。诗中开头描绘了繁花似锦的景象,长沙的人们纷纷外出游玩,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游图。接着,诗人通过现代与古代的对比,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尤其是对于古时战乱的思考,表现出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无常与苦楚。
杜甫巧妙地用“金镫下山红粉晚”描绘了一种归家的温馨,而“干戈未息苦离居”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无奈。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春日游玩的向往,也有对亲人离散与战乱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切感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清明节的游玩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对亲情的思念,展现出深沉的悲悯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清明》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马援”指的是?
诗中“古时丧乱皆可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