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2:58
家园夜坐寄郭微
作者: 祖咏 〔唐代〕
前阶微雨歇,开户散窥林。
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
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
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心。
依稀成梦想,影响绝徽音。
谁念穷居者,明时嗟陆沉。
在前阶的微雨过后,打开窗户可以看到林间的景色。月亮升起,夜色还是很浅,水池的水却显得更加凉爽。微风轻轻吹动竹树,清晨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襟。遇到事物不由自主地叹息,思念的人让我心中更加远离。依稀的梦境中,听到模糊的声音,似乎和我的思念隔绝。谁来关心这样贫困的人呢?在明亮的时光中只能惋惜自己的沉沦。
作者介绍:祖咏(约 8世纪),唐代诗人,字子晦,号君平,生于今陕西,祖咏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个夜晚,作者在家中独坐之际,因思念友人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唐代社会相对繁荣,但也有许多底层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家园夜坐寄郭微》是一首充满抒情和哲思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夜晚静坐时的内心独白。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前阶的微雨和开窗的林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随着月光的升起,夜色逐渐变浅,水中的凉意更显深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深远思绪。
接下来,诗人通过“余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来体现自然的清新与自我的孤寂,微风拂动竹林,清露沾湿衣襟,呈现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尤其是“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郭微的深切思念,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最后两句“谁念穷居者,明时嗟陆沉”更是将个人的情感提升至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既是对时代的无奈,也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反映出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孤独与思念交织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哲学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意在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人在繁盛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的孤独与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微雨”指的是:
A. 大雨
B. 小雨
C. 没有雨
答案:B
“遇物遂遥叹”中的“遥叹”表现了诗人:
A. 愉快的心情
B. 思念的情感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诗人对“穷居者”的感慨是:
A. 生活富足
B. 生活困顿
C. 生活无忧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祖咏的《家园夜坐寄郭微》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王维更多强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祖咏则突显了孤独思念的情感深度,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哲理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