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7:11
陆浑水亭
作者: 祖咏 〔唐代〕
昼眺伊川曲,岩间霁色明。
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
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
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
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我眺望伊川的曲折水道,岩石之间的清澈景色愈加明亮。
浅沙滩上平坦有路,涓涓流水轻轻流淌,没有丝毫声音。
沐浴在水中的鸟儿沿着波光聚集,潜伏的鱼儿被钓钩触碰时感到惊慌。
更让我怜惜的是春天的岸边绿意盎然,幽静的情意充满了眼前的柱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伊川”作为水流的象征,常用于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 祖咏(约780年-840年),字德润,号长风,唐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自然,形象生动。
创作背景: 《陆浑水亭》创作于唐代,诗人居住在陆浑水亭,常常在此吟咏,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此时的唐代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多聚集于山水之间,享受自然。
这首诗意境清新,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边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的开头“昼眺伊川曲”,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悠然自得的场景。诗人站在水亭上,望着伊水的蜿蜒曲折,岩石之间的水光闪烁,给人以一种明亮透彻的感觉。接下来的“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水边的宁静,流淌的水声仿佛被时间遗忘,令人心神宁静。
“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这一句通过描绘生动的场景,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鸟儿在水中嬉戏,鱼儿在水下游动,这些细节描写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最后一句“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更是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推向高潮,绿意盎然的岸边,仿佛也在诉说着春天的秘密,给人以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恬静、悠然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一个恬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生机,反映了诗人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心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伊川”指的是哪条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伊水
D. 澜沧江
“昼眺伊川曲”中的“曲”字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直线
B. 变化
C. 曲折
D. 平坦
诗中提到的“潜鱼”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惊慌?
A. 被鸟吓到
B. 被钓钩触碰
C. 被水流冲走
D. 被阳光照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鹿柴》中,诗人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两者同样展现了山水的美丽,但王维的诗句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祖咏的《陆浑水亭》则更多在描绘生动的自然场景和鸟鱼的活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但在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选择上各有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