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

时间: 2025-04-30 09:39:47

诗句

露花浮翠瓦,鲜思起芳丛。

此际断客梦,况复别志公。

既历天台去,言过赤城东。

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9:47

原文展示: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
作者:沈亚之 〔唐代〕
露花浮翠瓦,鲜思起芳丛。
此际断客梦,况复别志公。
既历天台去,言过赤城东。
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白话文翻译:

露水沾湿了花朵,清新的思绪在芳香的花丛中升起。此时此刻,我的客梦已然断绝,更何况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别离呢?既然已经离开了天台,路过了赤城的东面。请不要再谈论人间的事情,这崎岖的尘土之中充满了烦恼。


注释:

字词注释:

  • 露花:指沾有露水的花。
  • 翠瓦:青色的瓦片,形容屋顶的颜色。
  • 鲜思:鲜明的思绪。
  • 断客梦:指客人的梦境已经结束,无法再继续。
  • 志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己。
  • 赤城: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地方。
  • 崎岖尘土:指世俗生活的艰难和困扰。

典故解析:

  • 天台:天台山,佛教名山,象征高洁和超脱。
  • 赤城:古代地名,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表明江山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亚之,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沈亚之送别朋友文颖之际,他即将去游天台山。诗中蕴含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间事物的超然态度,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世纷扰的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送文颖上人游天台》展现了沈亚之深厚的友谊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篇“露花浮翠瓦”,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场景,露水轻盈地附着在花瓣上,清新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以生机与美感。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为整首诗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接下来的“鲜思起芳丛”,则转向内心的思考,鲜明的思绪在芳香的花丛中升起,暗示着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此时,诗人意识到“此际断客梦”,他与朋友的别离使他感到一阵失落,但又不乏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一句,更是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诗人似乎在说,既然朋友要去游历高山,便不必再为尘世的琐事所困扰。

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内心情感,再到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中蕴含的友谊之情,令人感动,使得这首送别诗不仅是一种告别,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花浮翠瓦”:描绘清晨的景象,露水与花朵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2. “鲜思起芳丛”:表达诗人内心涌现出的思绪,芳香的花丛引发了他的思考。
  3. “此际断客梦”:在送别的时刻,诗人感到与朋友的梦想与追求的断裂。
  4. “况复别志公”:在此时与知己别离,情感更加深重。
  5. “既历天台去”:已然踏上了旅程,前往天台山。
  6. “言过赤城东”:路过赤城,向东行去,暗示着远行的过程。
  7. “莫说人间事”:强调人应超然于世俗,减少对尘世的关注。
  8. “崎岖尘土中”:形容世间的艰难与困扰,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露水与花朵的描写比作清新的气息,营造出自然的美感。
  • 对仗:如“此际断客梦,况复别志公”,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超然态度,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花:象征生命的清新与纯净。
  • 翠瓦:代表人间的安宁与美好。
  • 芳丛: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天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峰。
  • 崎岖尘土:象征世俗的艰难与苦恼。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视觉美感,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露花浮翠瓦”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 A. 夜晚
    • B. 清晨
    • C. 正午
    • D. 黄昏
  2. “莫说人间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超然
    • C. 欢愉
    • D. 迷茫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 A. 爱情
    • B. 友谊
    • C. 忧愁
    • D.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赠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沈亚之的《送文颖上人游天台》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都涉及送别主题,但沈亚之更注重内心的超然与自然的描绘,而王勃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前途的思考与不舍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选》
  3.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相关查询

青玉案·赋得轻罗小扇扑流萤 青玉案 西湖七夕,用贺方回韵 青玉案 偕娟访蒋锡鸾,赋此为赠 青玉案 江宁五月,三叠方回韵 青玉案 新秋 青玉案·戊子1948秋画秋荷小扇,赠荣远 青玉案 和枝巢依贺方回韵 青玉案 喜读李静凤散花精舍吟稿 青玉案 晦窗留饮颖庐作陪 青玉案 记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八字的字 萧然物外 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德配天地 背斜层 父字头的字 媺言 冥助 斗榫合缝 老僧入定 闭骨 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毁不危身 滥官酷吏 包含甚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