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4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48:24
自为应仙才,丹砂炼几回。
山秋梦桂树,月晓忆瑶台。
雨雪依岩避,烟云逐步开。
今朝龙仗去,早晚鹤书来。
我自认为是应有的仙人之才,丹砂炼制了几次。
在秋天的山中,梦见桂树,月明时分忆起瑶台。
在雨雪中依靠岩石避难,烟云渐渐散开。
今天龙的车驾离去,早晚会有鹤的书信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瑶台”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寓意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龙仗”是古代帝王的象征,表明诗人对权势与地位的思考。
作者介绍:
沈亚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对古典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有关。
《别庞子肃》是一首含蓄而深情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心中的惆怅与思念。开篇以“自为应仙才”自谦,表明自己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暗示了与庞子肃的友谊。接下来的“丹砂炼几回”则展现了诗人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向往。
“山秋梦桂树,月晓忆瑶台”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加深了对故友的思念;梦中桂树的清香与瑶台的美丽,恰恰是对友人美好情谊的回忆。“雨雪依岩避,烟云逐步开”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人生的变迁与无常。
最后两句“今朝龙仗去,早晚鹤书来”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虽有离别之苦,但同时也寄托了对重逢的希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出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对理想与友谊的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思念的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自认为是( )
a) 普通人
b) 应仙才
c) 文人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 )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离别之苦
“雨雪依岩避”中的“依岩避”表现了( )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友人的思念
c) 人生的艰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别庞子肃》与《送友人》均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后者更强调友谊的珍贵和重聚的期待。两首诗各有特色,前者情感细腻,后者则更为豪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