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2:44
《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作者:沈亚之 〔唐代〕
劳君辍雅话,听说事疆场。
提笔从征虏,飞书始伏羌。
河流辞马岭,节卧听龙骧。
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全诗翻译:
劳烦您停止那高雅的谈话,听说您要去边疆作战。
我提笔为您写下征战的情形,寄信给您开始对抗伏羌。
听说河流告别了马岭,我在这里静卧,聆听龙骧的声音。
我辜负了平生所持的剑,空自怜惜那射向星斗的光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亚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关注边疆和战争,风格豪放,常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战争时期,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征战的沉重感受,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战乱的忧虑。开头几句“劳君辍雅话,听说事疆场”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关心,体现出他对友人身处战场的忧虑和不安。接着,诗人提笔为友人写下征战的消息,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参与感。
“河流辞马岭,节卧听龙骧”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身处和平的环境,心中却难以忘怀战场的呼唤。最后两句“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理想的反思与惋惜,象征着他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深思,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多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比如“河流辞马岭”与“节卧听龙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敌人是谁?
A. 伏羌
B. 藏族
C. 苗族
“孤负平生剑”中的“剑”象征什么?
A. 武器
B. 理想与抱负
C. 财富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A. 不在乎
B. 关心
C. 轻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亚之的《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与杜甫的《春望》均以战争为背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沈亚之关注的是个人与友人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悲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