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22:43
野鸽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孤来有野鸽,
觜眼肖春鸠。
饥肠欲得食,
立我南屋头。
我见如不见,
夜去向何求。
一日偶出群,
盘空恣嬉游。
谁借风铃响,
朝夕声不休。
饥色犹未改,
翻翅如我仇。
炳哉有露凤,
天抑为尔俦。
翕翼处其间,
顾我独迟留。
凤至吾道行,
凤去吾道休。
鸽乎何所为,
勿污吾铛瓯。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孤独的野鸽,鸟嘴像春鸠那样尖细。它饥肠辘辘,停在我的南屋顶上。我看见它,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夜晚它向何处去呢?有一天,我偶然看到它从群中飞出,盘旋在空中自由嬉戏。谁借着风铃的声音,让它朝夕不停地鸣叫?它饥饿的样子依旧没有改变,翻翅的姿态让我感到仇恨。那露水中的凤凰,天上对你们的庇佑也不多。它们在空中翕翕飞舞,只有我独自迟迟留在这里。凤凰来时我便出发,凤凰去时我便停下。鸽子啊,你在做什么,不要污秽我的铛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官职。其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反映个人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梅尧臣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个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思考常常成为他创作的源泉。这首《野鸽》描绘了一只孤鸽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深切的关怀。
《野鸽》通过描写一只孤独的野鸽,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由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野鸽的孤独与饥饿感立刻引人入胜,描绘出一个渴望食物却又被束缚的状态。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野鸽身上,表达了自身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风铃响”、“露凤”等,展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在对待野鸽的态度上显得复杂,一方面对其饥饿感同情,另一方面又透露出一种对无所依傍的愤懑。反复提及的“凤”与“鸽”之间形成对比,象征着自由与受限,诗人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全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读后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思索,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人在对野鸽的关注中,反映出自身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孤鸽的描绘,探讨了孤独与自由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野鸽停在哪里?
A. 北屋
B. 南屋
C. 东屋
D. 西屋
诗人对鸽子的感情是?
A. 厌恶
B. 同情
C. 忽视
D. 喜欢
诗中提到的“凤”象征什么?
A. 自由和高贵
B. 贫穷
C. 战斗
D.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