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3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31:43
江邻几馔鰌
泥鰌鱼之下,曾不享佳宾。
又嫌太健滑,治洗烦庖人。
煎炙亦苦腥,未尝辄向唇。
江侯昔南官,家膳无此珍。
昨日邀我餐,下筹胜紫鳞。
乃知至贱品,唯在调甘辛。
这泥鳅鱼本来不受重视,常常没有尊贵的客人享用。
它的肉质太滑腻,厨师们处理起来十分麻烦。
煎炸后也有一股腥味,根本不曾送到我嘴边。
江侯曾经担任南方的官员,家里的膳食从来没有这种珍品。
昨天他邀请我共进晚餐,最后的菜肴却是这泥鳅,胜过了紫鳞鱼。
如今我才知道,这种被贬低的食材,实际上只在于如何调味。
梅尧臣(约1002-1060),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江邻几馔鰌》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食物和生活的思考。这首诗表达了对泥鳅这种被看作低贱食材的重新认识,体现了对食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江邻几馔鰌》通过对泥鳅的描写,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饮食观和生活哲学。诗人以泥鳅为切入点,表达了对食材价值的重新审视。起初,泥鳅在他看来是“曾不享佳宾”的低贱食材,然而在江侯的宴席上,它却能与高档的紫鳞鱼相媲美。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食材的价值在于调味和烹饪的方式,更揭示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往往被外界的偏见所遮蔽。诗中提到的“调甘辛”,表现了调味的重要性,暗示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名声,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处理的方式。这种思考不仅适用于饮食,也可以扩展到人生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梅尧臣深刻的人生哲学。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重新审视食材的价值,强调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外界的偏见所掩盖。它呼唤人们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的高低贵贱。
泥鰌鱼在诗中被视为什么?
诗中提到的“江侯”是指谁?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