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2
悲书
作者: 梅尧臣〔宋代〕
悲愁快於刀,内割肝肠痛。
有在皆旧物,唯尔与此共。
衣裳昔所制,箧笥忍更弄。
朝夕拜空位,绘写恨少动。
虽死情难迁,合姓义已重。
吾身行将衰,同穴诗可诵。
全诗翻译:
悲伤的痛苦比刀割更为剧烈,深深地割裂着我的心肠。
眼前的一切都是旧物,唯有你和这些旧物陪伴着我。
那件衣裳是我昔日亲手缝制的,心里却不忍再去翻弄。
我朝夕拜祭着你空空的位子,心中对你的恨意却难以表达。
即使你已去世,我对你的情感却难以改变,
我们的姓氏和义务已然紧密相连。
我如今的身体也将衰老,但在同一个坟墓中,我们的诗篇却可永远传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梅溪,宋代初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抒情,尤其关注个人情感及人际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生活的宋代,社会动荡与人际关系的疏远使得诗人对亲情、友情愈加珍视。诗中表达的深情厚谊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悲书》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惆怅的诗,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心灵的痛楚。全诗以“悲愁快於刀”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一种无可言喻的痛苦感。诗中对往昔的回忆,尤其是对亲手缝制衣服的描写,显得格外细腻与真实,反映了人与物之间的情感牵绊。
诗人在表达对逝者的怀念时,既有悲痛的心情,也有对过往生活的回顾,显示出他在痛苦中不忘珍惜曾经的美好。诗中“唯尔与此共”一句,暗示了逝者在生者心中的特殊地位,表明尽管亲人已去,但那份情感依旧存在,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深刻表达了对生命、亲情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悲伤的直接表达与对往昔的细腻回忆,探讨了生死、亲情与记忆的主题,展现了强烈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悲书》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梅尧臣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衣裳昔所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逝者的愤恨
B) 对逝者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期望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生死与亲情
B) 国家与战争
C) 自然与人生
D) 友情与背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梅尧臣的《悲书》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但《月下独酌》更多展现了孤独与自我解脱的情感,而《悲书》则深切地探讨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痛苦,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