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7:30
梅尧臣的《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八 三月九日迎驾》原文如下:
前殿临朝百辟回,
后宫廷阁九重开。
鸣梢已自金阶出,
黄屋初迎玉辇来。
不问偷桃方朔饱,
谁知载戟子云才。
群官望幸无名姓,
只有穷吟许外陪。
这首诗描绘了迎接皇帝的盛大场面:前殿中百官朝拜,后宫的层层阁楼也都打开迎接。鸣叫的鸟儿已经从金阶上飞出,黄屋里初次迎来了皇上的玉辇。没有人会去问方朔(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偷桃的事情,也没有人知道载戟的子云(传说中的人物)才华横溢。众多官员都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宠幸,却只有我这种穷困的吟者陪伴在外。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官场,后隐居,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迎接皇帝的庆典之际,诗人以自己作为一个低微的文人,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生态。
梅尧臣的这首《三月九日迎驾》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迎接皇帝的盛况。诗中先描绘了前殿和后宫的宏伟气势,展示了皇权的威严和朝臣的恭敬。然后,诗人通过对鸟鸣、黄屋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生动而又庄重的氛围。而在最后两句,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穷困吟者的身份,反映了他对权利和地位的淡然态度。整首诗的情感在宏伟与卑微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观察与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迎驾的盛况,表现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自身地位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辟”指的是:
A. 皇帝
B. 百官
C. 宫女
D. 士人
答案:B
“黄屋”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皇权
C. 清贫
D. 美好
答案:B
诗人对权力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蔑视
C. 冷静
D. 恐惧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