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7:30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阴蜺横天,长剑欲抉,匣颖未露兮精钢已折。
层次塞川,猛炬方烈,凝气未销兮高焰已灭。
虽忠毅之有志兮,当衰运之闭结。
嗟身祸之不免兮,甘就死於缧絏。
何贤者之景慕兮,或自表而谢绝。
惟荀公之获御兮,见颜间之气悦。
奚服媚之若兹兮,盖操秉乎峻节。
风裁独高而罕接兮,号龙门而无凡辙。
允简亢不容於时兮,玉虽碎而犹洁。
痛汉纲之颓圮兮,又何毁乎贤哲。
历千古而可悲兮,故余不得而面结。
叨此邦而长民兮,过旧垅而增咽。
嗟异代之有遇兮,若登履乎阃闑。
对风树之萧萧兮,想魂气之未竭。
聊感慨於斯兮,写忧心之惙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壮的场景。阴云横空,长剑欲要出鞘,虽然锋利的剑尚未显露,但精钢已然折断。河流被阻塞,火炬正燃烧得猛烈,虽然气焰尚未消退,但高昂的火焰却已熄灭。即便忠诚与勇气并存,命运却已走向衰败与闭塞。可叹自身祸患难以避免,甘愿死于囚禁之中。何以贤者的景仰,却选择自我表白而拒绝他人?唯有荀子得以在朝中任用,见到颜良的气度令人愉悦。为何要如此迎合世俗?他所坚守的节操是多么高洁。风裁独立而少有人接近,称之为龙门却无平常之路。虽然时势不容,简约与高亢依旧存在,玉碎却仍然纯洁。痛惜汉朝的衰落,又何必毁坏忠良之士?历史千古令人悲叹,因此我无法与之相见。可叹这片土地的人民,走过旧垄却更加忧愁。感慨于不同的时代能有相遇,仿佛在阡陌上行走。对着风中的树木,想象着逝去的灵魂气息未曾消散。随意感慨于此,表达我内心的忧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梅尧臣对李膺的哀悼,李膺为宋代名士,因政治原因遭到贬谪。诗中表达了对忠良之士遭遇的不平与惋惜,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和对历史的深思。
《吊李膺辞》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诗作,诗人以阴蜺、长剑、猛炬等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诗中反复提到忠诚与勇气,表现出对李膺一生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梅尧臣通过对比忠臣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英雄的敬仰。诗中提到的“虽忠毅之有志兮,当衰运之闭结”,深刻揭示了忠臣在政治风云中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不仅有对个体命运的感慨,更有对历史的深邃思考。梅尧臣在诗中通过典故的引用和对比,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愈加饱满。诗的结尾,诗人对风树的描绘,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逝去的英雄的追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良之士李膺的深切哀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痛惜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梅尧臣传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表现出对忠诚和高洁精神的坚定信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荀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荀子
C. 孙子
D. 韩非
诗人对李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冷漠
C. 哀悼
D. 讽刺
诗中提到的“玉虽碎而犹洁”意在表达什么?
A. 忠诚可以被打破,但其价值不减。
B. 物品的完好与否不重要。
C. 忠臣的理想会被现实摧毁。
D. 玉石是脆弱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