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木兰花》

时间: 2025-07-12 18:02:13

诗句

寻春误入桃源洞。

草草幽欢聊与共。

牢笼风月此时情,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

梅径已经香雪冻。

春愁离恨重於山,不信马儿驰得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8:02:13

原文展示

木兰花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寻春误入桃源洞。
草草幽欢聊与共。
牢笼风月此时情,
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
梅径已经香雪冻。
春愁离恨重於山,
不信马儿驰得动。


白话文翻译

我在寻春时不慎误入桃源洞,
与友人草率地共享这幽静的欢愉。
在这风月交融的时刻,我的情感如同被束缚,
今晚我梦中构造溪山的美景。
柳条尚未垂下金色的丝线,
梅花的香气已经被寒雪覆盖。
春日的忧愁和离恨比山还要沉重,
我不相信马儿能快马加鞭。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源洞:指的是陶渊明所描述的理想境界,象征着恬静与美好。
  • 草草:匆忙、草率的意思。
  • 牢笼:比喻被困住的情感。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情感,常用来描写诗意的情境。
  • 重於山:形容春愁与离恨之深重,超过了大山的沉重。

典故解析: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代表人们向往的宁静与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哲理及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内心的忧愁,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伤。诗人在“寻春误入桃源洞”的开篇,勾勒出一个春天的梦幻场景,桃源洞不仅是自然的美好象征,同时也代表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草草幽欢聊与共”,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轻松欢愉,然而这种欢愉却是短暂和草率的,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在“牢笼风月此时情”中,诗人将自己困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情感表露无遗,仿佛在诉说着内心被束缚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迟缓和变化。同时,诗人对春愁与离恨的深刻感悟,尤其是最后一句“不信马儿驰得动”,更是将这种忧伤与离愁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无奈与追求。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赋予了春天和离愁更加深刻的情感内涵,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心灵深处的苦涩与彷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春误入桃源洞:开头引入“桃源洞”,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但“误入”则暗示了意外与曲折。
  • 草草幽欢聊与共:与友人分享短暂的快乐,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 牢笼风月此时情:形象地表达了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内心却被情感所束缚。
  • 做造溪山今夜梦:希望在梦中构建理想的溪山环境,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柳蹊未放金丝弄:柳树尚未吐出嫩芽,象征着春天的迟缓与等待。
  • 梅径已经香雪冻:梅花的香气被寒雪覆盖,表现春天的凋零与孤寂。
  • 春愁离恨重於山:春天的愁苦与离别之恨如山般沉重,强调了情感的深邃。
  • 不信马儿驰得动:即使有马儿也无法逃离这种沉重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重于山,强化了情感的强烈。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对仗:整首诗中对称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忧伤展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洞:象征理想与美好,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
  • 春愁:代表内心的苦涩与失落,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尽管寒冷依旧绽放,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力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源洞”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现实困境
    • C. 离愁别恨
  2.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如何体现?

    • A. 期待与欢愉
    • B. 愁苦与无奈
    • C. 冷漠与孤独
  3. “春愁离恨重於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深重的忧伤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 《春望》—— 杜甫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石孝友的《木兰花》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桃花源》
  • 《杜甫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李元叔田邦镇唱酬之什 次韵李元叔田邦镇唱酬之什 次韵黄子虚同饮葛次颜家酿玉友 次韵何子楚食樱桃 石壁寺山房即事 江城子(和叶左丞石林) 江城子 南园看荷花作 重游吊黄楼 杂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拔刀相济 示字旁的字 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崖的成语 颠来簸去 义问 农丈人 邑字旁的字 拘挛之见 车字旁的字 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躾语 州域 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物各有主 玉字旁的字 公正无私 舌字旁的字 切切此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