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5:3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35:11
次韵李元叔田邦镇唱酬之什
——沈与求 〔宋代〕
李侯少年真自喜,
收名拟擅东南美。
大科异等不作难,
堂堂奏赋明光里。
眼看斗粟饱侏儒,
空肠殷雷归著书。
胸中未减食牛气,
出手一掷当成卢。
只念聊问复何如,
要辨蟫蠹资轩渠。
刺头文字亦琐碎,
泽吻快意回樵枯。
李侯年轻时确实自得其乐,
渴望在东南一带出名显赫。
大科的差异不算困难,
在明光的舞台上,他气宇轩昂地作赋。
看着斗粟的贫士也能饱腹,
而我心中却空虚,写书如雷声回响。
胸中未减豪气,
出手一掷便能成就伟业。
只想随便问问今后如何,
要辨别那些蝼蚁般的资质。
那些尖锐的文字虽琐碎,
但也能给人带来快意,像回归樵夫的淡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与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士人生活和自然景观,常借古喻今,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首诗是沈与求在与李元叔的唱和中创作,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李元叔的对话,展现了沈与求对自己和他人处境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李侯的自喜与收名意愿,反映出当时士人对名声的追求。接下来,诗人将大科的难易与个人的成就放在一起,显现出一种对成功的淡然态度。诗中用“斗粟饱侏儒”暗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而“胸中未减食牛气,出手一掷当成卢”,则表明诗人心中依旧存在豪情壮志,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结尾处的对话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与追求,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是一首充满思考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名声、成就与社会现状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出对未来的渴望与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侯少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 自得其乐
B. 忧愁不已
C. 忘乎所以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斗粟”主要象征什么?
A. 富饶
B. 贫穷
C. 学问
答案:B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明朗
B. 迷茫
C. 无所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沈与求的这首诗都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但杜甫更多的是抒发个人的忧愁与对国家的担忧,而沈与求则侧重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士人心态。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