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3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37:26
明月篇赠张文潜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天地具美兮生此明月,
升白虹兮贯朝日。
工师告余曰斯不可以为佩,
弃捐椟中兮三岁不会。
霜露下兮百草休,
抱此耿耿兮与日星游。
山中人兮招招,
耕而食兮无恤。
榛艾蓁蓁前吾牛兮,
疻不可更扶。
浅耕兮病岁,
深耕兮石婴耜。
登山兮临川,
雉得意兮鱼乐。
小风兮吹波,从其友兮尾尾。
日下兮川逝,
射雉兮丧余一矢。
佳人兮洁齐,
怅何所兮行媒。
南山有葛兮葛有本,
我羞餔兮以君之鉏来。
天地之间生出了这轮明月,
白虹升起,贯穿了朝阳。
工匠对我说这明月不能佩戴,
我将它弃于箱中,三年间仍不知其用。
霜露降临,百草凋零,
我怀抱着这明月,与日星一同游玩。
山中的人们悠然自得,
耕作和饮食,无忧无虑。
在榛树和艾草丛生的地方,我的牛在前方,
我却无法再施以劳作。
浅耕遇到坏年,
深耕却遭遇石头和婴儿般的耕具。
登上山头,俯瞰河川,
雉鸟得意,鱼儿欢快。
微风吹动波浪,随友而去。
太阳下山,河水奔流,
射雉却失去了一支箭。
佳人洁白如玉,
我怅然若失,不知所往。
南山有葛,葛有根,
我羞愧用君之犁来耕作。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是“苏黄”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诗歌、书法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黄庭坚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明月篇赠张文潜》是黄庭坚赠给朋友张文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明月篇赠张文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庭坚对明月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天地之美来引入明月,表达了宇宙间的和谐美好。接着,诗人通过工匠的劝告引出了对明月的思索,说明即使是美丽的事物,也未必能被理解和珍惜。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以霜露、百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山中人们的悠然自得,展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与赞美。相较于繁华的城市生活,诗人更愿意选择与自然为伴,过上简朴的生活。
后半部分描摹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失落。佳人、南山的葛等意象,既承载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包含对生活艰辛与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展现出一种安逸与恬淡的生活态度,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明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工匠对诗人说:“斯不可以为佩”,表达了什么含义?
“雉得意兮鱼乐”描绘了什么场景?
这些作品同样以月亮为意象,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诗人对生活、情感的独特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