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0:49
正观心地时,丝发亦无有。却来观世间,冬後数九九。
在正观心地的时候,连丝毫的烦恼也没有。然而当我回过头来观察世间的事物时,却发现冬天后已经经历了九个九十天的寒冷。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并在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此诗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思索与探索阶段,体现了他对内心修为与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中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态,暗示了对世间繁华与烦恼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对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的“正观心地时”,表现出诗人在内心修行时的宁静与清明,丝毫的烦恼都不存在。这种状态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心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接下来的“却来观世间”,则转向现实,诗人意识到生活的复杂与艰辛,尤其是经历了漫长的冬季,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挑战。冬天的“数九九”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磨难与坚持。在对比中,诗人既有对内心的追求,又有对世俗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修养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冷静认知,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境时的从容与淡定,传递出一种超脱的智慧与人生态度。
“正观心地时”中“正观”意指:
A. 正确的观察
B. 错误的判断
C. 随意的看法
D. 细致的思考
“冬後数九九”中“九九”指的是: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生的坎坷
C. 冬天的寒冷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
黄庭坚与苏轼的诗风均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黄庭坚更多地聚焦于内心的宁静与外部的纷扰,而苏轼则常常表现出人生的洒脱与豪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