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1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13:04
原文展示:
秋夜偶书 赵师秀 〔宋代〕 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 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 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徒然与书虫为伴,白发难掩纸上成就的艰辛。 辅嗣的易经行文没有汉学的痕迹,玄晖的诗作却有唐代的风韵。 长夜漫漫,灯花频挑,秋意渐浓,虫声不绝于耳。 多少故友身居高位,却仍感叹扬雄的寂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秋夜读书时,感慨自身学问未成,同时对友人的高位与自身的寂寞进行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作者在读书时有所感悟,感叹自己一生与书为伴,却未能有所成就,同时对比友人的高位与自身的寂寞,表达了一种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夜读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以“蠹鱼”自喻,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执着与无奈;颔联通过对王弼和谢朓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学问变迁的感慨;颈联以秋夜的灯花和虫声,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尾联则通过对友人的高位与自身的寂寞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执着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的孤寂感的深刻体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蠹鱼”比喻什么? A. 书虫 B. 自己 C. 学问 D. 寂寞
诗中提到的“辅嗣”和“玄晖”分别是谁? A. 王弼和谢朓 B. 谢朓和王弼 C. 扬雄和谢朓 D. 王弼和扬雄
诗中“灯烬挑频落”表达了什么? A. 夜深 B. 秋意浓 C. 学问未成 D. 寂寞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