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2
雨中花·夜行船
作者:苏轼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到九月时,忽然开出一朵千叶花。于是我在雨中特意摆酒庆祝,便写下这首词。今年花期已过,深院之中,整日被东风吹拂,茶烟袅袅升起。眼前只有绿苔和芳草,柳絮和榆钱在飘飞。我听说城西有长廊古寺和名园,那里美酒佳肴,天香飘逸,让我不忍离去。清明节过后,残存的花瓣无处可寻,面对这情景,我不禁在酒杯前洒下泪水。秋天将至,晚霞映照,一枝花为何依然如此?短暂的聚会无暇追求美丽,不如留住这十成的春意,留待明年再赏。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
此诗创作于雨中,反映了诗人对花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正值花季结束之际,感受到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雨中花·夜行船》是苏轼在秋雨中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花的依恋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开头以“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引出主题,描绘出九月花开之景象,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与花的娇美。接着,诗人提到在雨中置酒,映衬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整首词的情感在“清明过了,残红无处”中达到高潮,表现出对逝去美好的惋惜。诗中丰富的意象如“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都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清幽,诗人寄情于景,感悟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最后一句“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则是对未来的期望,表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诗人特有的情怀。
整首词通过描写花开花落、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选择题:苏轼在何时写下《雨中花·夜行船》?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绿苔芳草”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中“清明过了,残红无处”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惋惜。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