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1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3:23
先王袖里剑光寒,不让神州一寸安。
域内赤潮摧庙阙,碑前碧血溅花环。
焚书自信过秦帝,炼铁何辞兀蜀山。
又是江南风景好,子规啼血唤春还。
先王的剑藏于袖中,光芒冷冽,不容神州安宁一寸。
国内的赤潮摧毁庙宇,碑前的碧血溅洒在花环上。
焚书自信的秦帝,炼铁又何必在蜀山上固执。
又是一年江南的风景如旧,杜鹃啼血地唤回春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仁德,现代诗人,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著称。其作品常结合古典与现代,对历史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反映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诗人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结合,表达对当下社会的忧虑与期待。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危。开篇即通过“先王袖里剑光寒”揭示了统治者的冷酷与威严,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接着用“赤潮摧庙阙”形象地描绘了内外困扰对国家的破坏,不仅是物理上的摧毁,更是对精神与文化的侵蚀。诗中再提及“焚书自信过秦帝”,不仅是在指责历史的教训,更是在暗示当前的社会现状。最后以“又是江南风景好”转折,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然身处动荡,但依然渴望春天的到来,象征重生与希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使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感与时代的交融,情感真挚且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刻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先王袖里剑”象征什么?
诗中“焚书自信过秦帝”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子规啼血唤春还”中的“子规”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杜甫同样利用春天的意象表达对国家动荡与安宁的思考,反映出两位诗人在历史背景下的相似情感与不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