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0:34
原文展示:
送吕安礼 吕子有奇气,少年事诗书。 不肯衣逢掖,而随市井儒。 白纻霜雪袍,朱缨贯金殳。 大醉必走马,长呼挽雕弧。 兴罢有余欢,清歌倚箫竽。 春风动狂思,夜席拥妖姝。 群儿傍笑之,谓子脱捡拘。 而我独知子,壮兹真丈夫。 屑屑五斗米,其重无锱铢。 何为爱琐屑,妄自苦其躯。 子亦爱我拙,相逢每踌躇。 论诗夜斋静,秀气出璠玙。 远官无与欢,见君心独娱。 如何忽告别,决去如惊凫。 矫矫黄鹄姿,枳棘非所居。 清明择士日,子岂久泥涂。 送别动苦怀,乖离感羁孤。 搔首岁暮天,诗成悲有余。
白话文翻译:
吕子有着非凡的气质,年轻时就致力于诗书。 他不愿穿着拘谨的衣服,而是追随市井中的儒者。 他穿着白纻制成的如霜雪般的袍子,朱红色的缨带系在金制的兵器上。 大醉之后必定骑马疾驰,大声呼喊拉弓射箭。 兴致过后仍有欢乐,清唱着歌曲倚靠着箫竽。 春风激起他的狂放思绪,夜晚的宴席上拥抱着美丽的女子。 周围的孩子们嘲笑他,说他摆脱了拘束。 但我独自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对于微薄的五斗米,他并不看重。 为什么要爱惜琐碎的事物,自寻苦恼呢? 他也喜欢我的朴拙,每次相逢都犹豫不决。 在静谧的夜晚讨论诗歌,他的才华如美玉般显露。 远离官场没有欢乐,见到你我心独乐。 为何突然告别,离去如惊飞的野鸭。 他有着高飞的黄鹄般的姿态,不适宜在荆棘中居住。 清明时节选择士人,你岂会长久困于泥泞之中。 送别触动了苦涩的情怀,分离感到了孤独。 挠头望着岁末的天空,诗成之后悲伤依旧。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送别友人吕安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非凡气质的赞赏,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感伤和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吕安礼的描绘,展现了他不拘小节、豪放不羁的性格。诗中“白纻霜雪袍,朱缨贯金殳”等句,形象地描绘了吕安礼的装束和行为,体现了他的独特气质。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结尾“搔首岁暮天,诗成悲有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感伤,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吕安礼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非凡气质和豪放不羁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其离去的感伤。诗中体现了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白纻霜雪袍”形容的是什么? A. 吕安礼的衣服 B. 吕安礼的兵器 C. 吕安礼的马 D. 吕安礼的箫竽
诗中“矫矫黄鹄姿”比喻的是什么? A. 吕安礼的高远志向 B. 吕安礼的豪放性格 C. 吕安礼的技艺 D. 吕安礼的装束
诗中“搔首岁暮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