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49
饮鸩非君命,兹身亦厚亡。
江陵从种橘,交广合投香。
不见千金子,空馀数仞墙。
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饮鸩并不是君王的命令,结果自己也因贪污而身败名裂。
江陵的橘子是从种植开始的,而交广的香料则是可以投放到香囊中。
看不到千金的儿子,只剩下高耸的墙壁。
杀人必须显著地处决,谁能像汉朝的三章那样呢?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他的诗作多情而深邃,擅长用典,语言含蓄,意象丰富。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官场的腐败现象以及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李商隐身处宦海沉浮,目睹了许多政治斗争与权谋阴暗,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贪污腐败的控诉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以饮鸩作为开篇,揭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的前两句通过饮毒酒的隐喻,表达出贪污腐败并非出于君王的命令,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这种对个人道德责任的强调,突显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关注。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江陵和交广,运用地域特征描绘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人们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地域与人生的哲理结合,展现出一种深层的文化思考。
最后两句则对杀人和法律进行反思,表明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真正的正义与公正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借用汉朝的典故,呼唤人们对法律与道德的追求,显示出一种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深刻而复杂,体现了李商隐诗风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贪污腐败的控诉,对个人道德责任的反思,以及对法律公正的追求。它警示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饮鸩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君王的命令
B. 自我毁灭的选择
C. 生活的繁华
D. 个人的成功
“汉三章”指的是?
A. 汉朝的三位皇帝
B. 汉朝重要的法律条款
C. 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D. 汉朝的三位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