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5:39
题僧壁
(李商隐)
舍生求道有前踪,
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
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
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
三生同听一楼钟。
全诗翻译:
舍弃生命追求道理,早已有了先例。
乞求智慧,剜去身心,愿望愈加沉重。
如果远去,应该能欺骗谷粒的重量;
若回来,亦可隐藏针尖的锋芒。
蚌中尚未形成的珍珠,思念着新的桂花;
琥珀刚刚形成,忆起旧日的松树。
如果相信贝壳能传达真实的言语,
那么三生三世都能听到同一座楼的钟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常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
创作背景:
《题僧壁》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未来迷茫之时,诗人通过对道理的追求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感受。
李商隐的《题僧壁》通过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在开篇部分,他以“舍生求道”引入,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决心,这种追求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感。在诗中,李商隐还提到了“乞脑剜身”的比喻,表现了追求智慧和真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随后,诗人通过“蚌胎未满思新桂”和“琥珀初成忆旧松”的意象,表达了对未实现理想和过去美好回忆的感慨。这里的意象既有对新生事物的期待,也有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李商隐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诗的结尾以“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收束,表达了人们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即便身处不同境遇,心灵依然能感受到共鸣的深刻哲理。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李商隐对生命、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求真理为主线,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过去的怀念,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乞脑剜身”主要是指什么?
A. 追求智慧的代价
B. 享受生活
C. 逃避现实
D. 追求财富
“三生同听一楼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旧时光的怀念
C. 对真理的追求
D.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