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1:35
碱地低洼老树倾。谁云青冢草长青。
讹传古迹留边地,误颂和亲说竟宁。
光禄塞,汉家营。琵琶上马便休兵。
烽烟一熄全遗忘,战士军前半死生。
在碱土低洼的地方,老树已经倾斜。谁说那青色的坟墓上草木常青呢?
古迹的误传留在边地,和亲的传说却说到宁静。
光禄塞,汉家的营地。琵琶声起,马儿停下,便不再打仗。
烽火一熄,所有的都被遗忘,战士们在军前的生死已然成半。
诗中提到的“昭君”即王昭君,汉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和亲而被送往匈奴,成为和亲的象征;而“光禄塞”则可能与汉朝的边疆防御有关,涉及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诗人通过对比古今,反映了战争的无情与历史的遗忘。
金启孮,字雨华,号澄怀,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常融入历史与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历史遗忘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生命运的关注。
《鹧鸪天 再过昭君墓》通过描绘昭君墓的景象,引发了对历史和战争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碱地低洼老树倾”描绘荒凉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似乎昭示着历史的沧桑与无情。接着,诗人质疑“谁云青冢草长青”,揭示了对美好传说的怀疑,表明历史的真实往往与美好记忆相悖。
在第三联中,诗人提到“琵琶上马便休兵”,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既有对和平的向往,也有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烽烟一熄全遗忘”,将战争的惨烈与历史的遗忘紧密相连,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人类的脆弱。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探讨了战争、和平与历史遗忘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战争的思索与对和平的渴望,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类命运的脆弱,最终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冢”是指谁的坟墓?
a) 王昭君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 a) 王昭君
填空题:诗中“烽烟一熄全遗忘”表达了对__的深刻反思。
答案: 战争
判断题: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美好传说的怀疑。 (对/错)
答案: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