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后十日,子仪相招游仓司后圃,舣舟堤岸,醉中再赋)》

时间: 2025-04-26 05:14:18

诗句

凉意在何许,高柳荫汀洲。

移船藕花深处,待得月如钩。

一抹晚山残照,十顷醉红香绿,百_列琼舟。

浩歌激苍莽,豪气溢神州。

泛芙蓉,依绿水,并英游。

明年此会,可怜独是贾胡留。

赖有瀛洲仙子,能应尝为国子录。

少驻云霄高步,相与慰沈浮。

富贵傥来尔,有酒且相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18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后十日,子仪相招游仓司后圃,舣舟堤岸,醉中再赋)》
作者: 管鉴 〔宋代〕

凉意在何许,高柳荫汀洲。
移船藕花深处,待得月如钩。
一抹晚山残照,十顷醉红香绿,百列琼舟。
浩歌激苍莽,豪气溢神州。
泛芙蓉,依绿水,并英游。
明年此会,可怜独是贾胡留。
赖有瀛洲仙子,能应尝为国子录。
少驻云霄高步,相与慰沈浮。
富贵傥来尔,有酒且相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友人一起游玩时的情景。诗人在凉爽的环境中,看到高高的柳树荫蔽了岸边的沙洲。船移至盛开的藕花深处,期待着明月如钩般的美景。一抹山间的余晖映照着,广阔的水面上醉人的红花绿草,仿佛有无数的琼舟在游弋。诗人激昂地歌唱,豪情满怀,豪气冲天。舟行在芙蓉花间,依偎在碧绿的水面上,与英俊的友人游玩。可惜明年这个时候,贾胡却只能孤独留守。幸好有来自瀛洲的仙子,能应邀为国家的文士录取。希望在高空中稍驻足,相互慰藉这浮沉的生活。如果富贵能够降临,且不如畅饮共酬。

注释:

  • 凉意: 指清凉的感觉,这里描绘的是环境的清凉。
  • 高柳: 高大的柳树,意象化作自然的屏障。
  • 藕花: 荷花,生长在水中的美丽植物。
  • 月如钩: 形容月亮的弯曲状,像钩一样。
  • 浩歌: 高亢激昂的歌唱。
  • 苍莽: 形容广阔而荒凉的景象。
  • 瀛洲: 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的境界或高雅的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管鉴,宋代人,字子鉴,号过云,擅长诗歌,尤其是词作。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次游玩之际,诗人与友人相聚在仓司后圃,舣舟于岸边,饮酒作诗,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豪放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描绘的环境既有诗意的美感,又渗透着诗人内心的豪情。凉意、月亮、藕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人通过“浩歌激苍莽,豪气溢神州”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豪情与壮志,似乎要将这份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诗的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明年此会,可怜独是贾胡留”,更是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意在何许: 诗人感受到的凉爽来自自然,表明时节的变化。
  • 高柳荫汀洲: 高柳的阴影洒在沙洲,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移船藕花深处: 船行至藕花盛开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邂逅与心境的愉悦。
  • 待得月如钩: 期待着明月的到来,暗示着诗人的期盼和情感的寄托。
  • 浩歌激苍莽: 诗人高歌,情感激荡,表达对广阔天地的豪情。
  • 富贵傥来尔,有酒且相酬: 表达了诗人对财富的淡然态度,强调了友谊与酒的价值。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月如钩”)、拟人(“浩歌激苍莽”)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使整首诗具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洒脱、豪放的个性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藕花: 代表纯洁与美好。
  • : 代表希望与情感。
  • 芙蓉: 象征高洁与雅致。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优美、悠然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月如钩”是比喻什么? A. 一弯新月
    B. 一条钩子
    C. 一片云彩
    D. 一只船

  2. “浩歌激苍莽”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豪情
    C. 恐惧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富贵傥来尔”表达了诗人对财富的态度是? A. 非常渴望
    B. 轻松看待
    C. 无法得到
    D. 绝对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比,管鉴的这首诗更多的是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加强调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月亮的寄情。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管鉴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薛员外谊喜雨诗兼上杨使君 赠和评事判官 戏作 陪卢使君登楼送方巨之还京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 和李侍御萼岁初夜集处士书阁(书阁即侍御所创) 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 寻陆鸿渐不遇 贻李汤 赠柳喜得嵩山法门自号嵩山老(一作赠柳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玩日愒时 惯犯 奸回不轨 搀话接舌 切齿腐心 采字旁的字 三维动画 片字旁的字 台阁生风 适巧 连枝分叶 自作自受 尸字头的字 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