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18
《水调歌头(后十日,子仪相招游仓司后圃,舣舟堤岸,醉中再赋)》
作者: 管鉴 〔宋代〕
凉意在何许,高柳荫汀洲。
移船藕花深处,待得月如钩。
一抹晚山残照,十顷醉红香绿,百列琼舟。
浩歌激苍莽,豪气溢神州。
泛芙蓉,依绿水,并英游。
明年此会,可怜独是贾胡留。
赖有瀛洲仙子,能应尝为国子录。
少驻云霄高步,相与慰沈浮。
富贵傥来尔,有酒且相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友人一起游玩时的情景。诗人在凉爽的环境中,看到高高的柳树荫蔽了岸边的沙洲。船移至盛开的藕花深处,期待着明月如钩般的美景。一抹山间的余晖映照着,广阔的水面上醉人的红花绿草,仿佛有无数的琼舟在游弋。诗人激昂地歌唱,豪情满怀,豪气冲天。舟行在芙蓉花间,依偎在碧绿的水面上,与英俊的友人游玩。可惜明年这个时候,贾胡却只能孤独留守。幸好有来自瀛洲的仙子,能应邀为国家的文士录取。希望在高空中稍驻足,相互慰藉这浮沉的生活。如果富贵能够降临,且不如畅饮共酬。
作者介绍:
管鉴,宋代人,字子鉴,号过云,擅长诗歌,尤其是词作。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次游玩之际,诗人与友人相聚在仓司后圃,舣舟于岸边,饮酒作诗,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水调歌头》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豪放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描绘的环境既有诗意的美感,又渗透着诗人内心的豪情。凉意、月亮、藕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人通过“浩歌激苍莽,豪气溢神州”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豪情与壮志,似乎要将这份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诗的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明年此会,可怜独是贾胡留”,更是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月如钩”)、拟人(“浩歌激苍莽”)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使整首诗具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洒脱、豪放的个性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优美、悠然的氛围。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月如钩”是比喻什么?
A. 一弯新月
B. 一条钩子
C. 一片云彩
D. 一只船
“浩歌激苍莽”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豪情
C. 恐惧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富贵傥来尔”表达了诗人对财富的态度是?
A. 非常渴望
B. 轻松看待
C. 无法得到
D. 绝对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比,管鉴的这首诗更多的是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加强调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月亮的寄情。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