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1:29
水调歌头(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
作者: 管鉴 〔宋代〕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
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
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
遮尽远山重。
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
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
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
追忆采芝翁。
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广阔景色,风和露水洗净了晴朗的天空。在高处的楼阁上,俯瞰着美丽的江山。夕阳西下,四周的云彩都聚拢在一起,遮住了遥远的重山。城市的轮廓在烟雾缭绕中显得错落有致。
在这儿,我和朋友们谈论着才华,气势如虹。挥笔写下万字,目送着飞翔的鸿雁。不要再问梅仙的丹药和仙境,也不必去寻找山中的灵草和蕙帐,只想起了那位采芝的老翁。随后,我便写下高远的诗篇,回去奏响大明宫的乐章。
作者介绍:管鉴,字君韵,号东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时分,作者登高望远,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又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追忆。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壮丽与苍凉。开篇以“秋色浩无际”引入,气氛悠远,诗人似乎在高处俯瞰大地,带有一丝哲学的思考。夕阳的描绘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四野的暮云又为此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谈论才华的部分,诗人通过“气如虹”的描写,传达了对朋友之间交流的豪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挥毫写字,目送飞鸿,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思考。最后,诗人对梅仙丹灶的探讨,以及对自然的回归,突显了对世俗的淡泊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而且在意象上相互辉映,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气如虹”形容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梅仙”、“采芝翁”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调歌头(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