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7:32
东坡引
辛弃疾
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
重帘下遍阑干曲。有人春睡熟。
有人春睡熟。鸣禽破梦,云偏目蹙。
起来香腮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
罗裙过半幅,罗裙过半幅。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梢上的红色还不够鲜艳,新芽的绿色让人惊喜。重重的帘子下,遍布着蜿蜒的栏杆。有人沉浸在春天的酣睡中,享受着这份温暖的恬静;而有的人却因为鸟鸣打破了梦境,眉头微皱。醒来后,红润的脸颊似乎褪去了光彩,春天的时光让人充满了爱与愁绪。罗裙的半幅随着身姿轻盈飘动,仿佛在诉说着春的情愫。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代表作有《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辛弃疾的词多描写英雄气概,抒发爱国情怀,风格独具特色。
创作背景:
《东坡引》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诗人虽身处动荡,但仍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东坡引》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和人们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不同心境。开头通过描绘花朵和新绿,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天氛围。紧接着,通过对“春睡”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在春天的惬意与安宁,然而,鸟鸣又打破了这种沉静,带来了一丝不安与烦恼。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展现出人们在春天中不同的心境,有的人享受着春日的慵懒,而有的人则因外界的打扰而感到烦恼。最后一句“罗裙过半幅”,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也隐喻着女子的柔情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春的魅力与人们心中的爱与愁,情感真挚而深邃,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探讨了人们在春日中所感受到的爱与愁,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象有哪些?
a) 花开
b) 雪落
c) 秋风
d) 夏雨
“有人春睡熟”中的“春睡”指的是什么?
a) 睡觉
b) 春天的慵懒
c) 冬天的寒冷
d) 夜晚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鸣禽”打破了什么?
a) 食物
b) 梦
c) 安静
d) 时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