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29
壶中天 登灵隐寺藏经阁
作者: 钱之江
化城极目,正风烟无尽,灵山高卓。
直向浮云生羽翼,来听暮潮襄岳。
贝叶传经,金沙聚塔,缥缈闻天铎。
登台弹指,一声春意萧索。
谁信杖锡重来,浑然不记,石上三生诺。
惟有到门春涧水,太古泠泠鸣壑。
鹫岭猿哀,支公鹤老,欲去田衣薄。
忘言凝伫,静中花雨吹落。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灵隐寺藏经阁的壮丽景色。远望化城,烟雾缭绕,灵山高耸入云。仿佛浮云长出翅膀,前来聆听黄昏潮水拍打山岳的声音。贝叶经书在此传承,金沙塔高耸,空灵的钟声回荡在天际。站在阁楼上,弹指之间,春天的气息显得有些萧索,谁能相信我此行的杖锡重来,已然忘却了石上三生的诺言。唯有走到这门前,春天的涧水依旧在古老的山谷中清澈流淌。鹫岭上的猿猴哀鸣,支公的白鹤显得苍老,似乎想要离去,身上的衣衫单薄。无言凝望,静谧中花雨轻轻飘落。
作者介绍:
钱之江,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擅长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灵隐寺的一次游览,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与灵性结合的美好,并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灵隐寺的深厚情感及对山水自然的独特理解。开篇即以“化城极目”引入,展现出一种极目远眺的壮阔视野,接着通过“灵山高卓”描绘了灵隐寺的高耸气势,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诗中多次出现自然景象,如“浮云”、“暮潮”、“春涧水”等,彰显了自然的变幻无常与生命的轮回。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尤其是“杖锡重来,浑然不记”一句,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模糊与追忆。在这一点上,诗人通过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深刻。
整体而言,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尤其是在描述声音与景色的结合时,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禅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出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的“化城”指什么?
“杖锡重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春涧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