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4:2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24:27
送王使君赴苏台
作者: 罗隐 〔唐代〕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疲甿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
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东南望去,不禁长叹一声,依然记得王孙手持虎符的情景。
两地的干戈已几乎隔绝,数年来,麋鹿静卧在姑苏的山林。
疲惫的赋税重担已使全家竭尽,旧族的兵戈侵扰,几乎没有人存活。
想必伍员在外求仕,不妨来此享受一番调侃。
罗隐(833年-909年),字景纯,号紫云,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见长,诗风清新,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感受。
《送王使君赴苏台》写于唐代,正值战乱频发、社会动荡时代,诗人在送别王使君时,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及个人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送别王使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与对友人的关切。开篇“东南一望可长吁”以宽广的视野引入,透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哀伤。接下来的“犹忆王孙领虎符”则回忆起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局的变迁。
“两地干戈连越绝”进一步加深了战乱背景下的无奈感,诗人用“数年麋鹿卧姑苏”描绘了战乱使得原本繁荣的地方如今变得荒凉,生灵涂炭,生活的艰难与无奈在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疲甿赋重全家尽”揭示了人们在重赋之下的苦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悲伤。
结尾处“料得伍员兼旅寓”,引入历史人物伍子胥,暗示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虽身处逆境,但仍期待有志之士能够出头。整首诗在悲痛中透出一丝希望,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希冀,表现出一种对时局的无奈与对友人的关切。
诗中提到的“虎符”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数年麋鹿卧姑苏”,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伍员在诗中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