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刘子履少卿挽辞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13 14:34:27

诗句

释和书上巳经年,敌骑南来果犯边。

太息龟灵成底事,漫闻鸿宝得家传。

平生喜踏天山雪,晚岁愁看瘴浦烟。

务实褒称曾未泯,不须凝恨入重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4:34:27

原文展示:

刘子履少卿挽辞二首 其二
作者: 张镃 〔宋代〕

释和书上巳经年,敌骑南来果犯边。
太息龟灵成底事,漫闻鸿宝得家传。
平生喜踏天山雪,晚岁愁看瘴浦烟。
务实褒称曾未泯,不须凝恨入重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内容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诗人回首往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多年,敌人的骑兵又南下侵犯边境。诗人不禁叹息,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如此之大,听闻别人家中有鸿宝传承,却感到自己无缘获得。年轻时我曾喜欢在天山的雪地上行走,而如今却只能眼望瘴浦的烟雾,心中满是忧愁。虽然我生平崇尚实事求是,然而这些美好的品德似乎已逐渐被遗忘,不必再沉浸于对过往的怨恨之中。

注释:

  • 释和书:指文人之间的书信,通常用于交流感情或思想。
  • 龟灵:象征着长寿与智慧的亀,诗中用以表示理想。
  • 鸿宝:指高贵的家传宝物,象征财富和荣华。
  • 瘴浦:指有瘴气的地方,常用于形容环境恶劣。
  • 重泉:指深厚的怨恨与情感,表示对过往的执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感怀为主,常常通过个人情感折射出社会现实。张镃的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动乱的时代,国家多次受到外敌侵扰,诗人以挽辞的形式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流露的情感是在经历了许多波折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往年的思考与感怀。开头两句通过描述敌骑南来的侵扰,直接引入了社会动荡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家园的忧虑。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个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诗人自问“龟灵成底事”,不仅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也反映出对当前境遇的无奈与失落。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回忆年轻时在天山雪地的快乐时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面对“瘴浦烟”的愁苦,透出一种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

最后,诗人在总结中提出“务实褒称曾未泯”,强调自己对现实的坚持与追求,尽管生活的苦涩让人想要凝恨,但他却选择不再沉浸于过去的怨恨中,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在沉重的基调中透出一丝希望,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释和书上巳经年:提到与故人的书信往来,表明时光已久,增强了怀旧之情。
  2. 敌骑南来果犯边:揭示了国家危机,诗人的忧虑与无奈。
  3. 太息龟灵成底事:叹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龟象征着长寿与智慧,诗人对人生的反思。
  4. 漫闻鸿宝得家传:羡慕他人家中有传世之宝,表达心中的失落与不甘。
  5. 平生喜踏天山雪:怀念年轻时的快乐与自由。
  6. 晚岁愁看瘴浦烟:对比现在的忧愁,体现岁月的无情。
  7. 务实褒称曾未泯:强调自己对实事求是的坚持,表达了一种不屈的精神。
  8. 不须凝恨入重泉:劝自己放下对往事的怨恨,显示出积极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快乐与晚年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龟灵象征着理想与智慧,鸿宝象征着财富与荣华。
  • 反问:通过自问的方式加深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个人经历与国家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同时传达出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自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龟灵:象征长寿与智慧,代表着对理想的追求。
  • 鸿宝:象征财富与荣华,代表社会的成功及他人的光辉。
  • 天山雪:象征年轻时的快乐与自由。
  • 瘴浦烟:象征着愁苦与现实的压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龟灵”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寿与智慧
    • C. 战争
    • 答案:B
  2. 诗人年轻时喜欢什么活动?

    • A. 游山玩水
    • B. 踏天山雪
    • C. 读书写字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鸿宝”指的是什么?

    • A. 名声
    • B. 家传宝物
    • C. 书信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个人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镃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张镃更侧重于对现实的反思与警示,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隐的渴望。两者在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专题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伤春 寺西闲步 新开北原 试墨 夏夜二首 秋怀次韵晁应之三首 绝句九首 四月之初风雨凄冷如穷秋兀坐不夜堂二首 赠李德载二首 其二 秋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齲字旁的字 才识过人 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欧洲美元 川结尾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方弘 秃宝盖的字 出师不利 镸字旁的字 是耶非耶 潜图问鼎 改锥 血字旁的字 秋风团扇 眉面 疏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