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桂隐纪咏·东寺》

时间: 2025-04-26 21:10:55

诗句

数举营巢债,才成作佛庐。

随堂展单钵,均是道人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0:55

原文展示:

数举营巢债,才成作佛庐。
随堂展单钵,均是道人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东寺的景象,诗人提到为了建造庙宇,付出了许多心血与努力,最终才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佛教的庐舍。庙堂中摆放着一个简单的钵盂,表明这里是修行的道人居住之地。

注释:

  • 数举:多次提及,暗示诗人对营造庙宇的努力。
  • 营巢债:意指为建立庙宇所付出的代价或辛劳。
  • 佛庐:佛教的庙宇,象征着信仰与修行的场所。
  • 随堂:在庙堂内,指的是寺庙的内部空间。
  • 单钵:简单的钵盂,代表着道人的修行生活,简朴而有内涵。
  • 道人居:指修行者的居住地,强调道人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佛庐”与“道人”均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元素。佛教庙宇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达,也是文化、艺术与哲学的交汇点。诗中所提到的“钵”是僧侣用来乞食的器具,象征着修行者的简朴与自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宗教和人文景观,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时期,社会经济逐渐繁荣,佛教文化也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诗人在东寺的体验和观察,反映了他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与对修行生活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诗人通过对东寺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宗教氛围。开头的“数举营巢债”不仅揭示了建立庙宇的艰辛,也暗示了对宗教信仰的执着与追求。接下来的“才成作佛庐”则表达了成功建设佛教庙宇的喜悦,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与意义。

诗中的“随堂展单钵”一语,生动地描绘了道人的生活状态,简单却充满智慧,表明修行者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全诗通过对比、对仗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举营巢债: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为了建立庙宇,反复提及所付出的代价,暗示着艰辛的努力。
  2. 才成作佛庐:在经历了众多艰辛后,终于成功地建立了佛教庙宇,表达了成就感。
  3. 随堂展单钵:描绘庙堂内的生活情景,单钵的存在象征简单的生活。
  4. 均是道人居:强调这是修行者的居所,突显出宗教生活的清贫与内心的富足。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营巢债”和“作佛庐”,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隐喻的使用将道人的生活状态与庙宇的庄严结合起来,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简朴与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信仰的追求与修行的简单。通过对东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营巢:象征着建立与归属,代表着对信仰的追求。
  2. 佛庐:象征着精神寄托和宗教信仰的场所。
  3. 单钵:代表着道人的生活状态,简单而富有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单钵”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简朴的修行生活
    C. 荣华富贵
    D. 物质享受

  3.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信仰的追求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登高》:在艰辛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两者皆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人研究》 - 研究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的书籍。
  2.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 - 提供古诗词的详细解释及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花发沁园春 重过函山书屋 花发沁园春 一春无佳日,拈此寄闷 花发沁园春·换谱伊凉 花发沁园春 赋得流水桃花色 花发沁园春 咏司马相如私印 花发沁园春 丑儿入京游学,作此送之 湘妃怨 湘妃怨 湘妃怨 湘妃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日打柴一日烧 断线偶戏 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踏的成语 裔壤 巛字旁的字 摊售 莽莽广广 日异月更 逗引 小字头的字 陈霸先 双人旁的字 包含爽的成语 十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以不济可 万里长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