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5:56
崖山禽得到燕山,此老从容就义难。
生愧夷齐尚周粟,死同巡远只唐官。
雪平绝塞魂何往,月满通衢骨未寒。
一剑固知公所欠,要留青史与人看。
在崖山的禽得燕山,这位老者从容地面对义难。
我感到惭愧,夷齐尚且吃周朝的粟米,
而我死去时只是一位唐朝的官员。
雪覆盖了绝塞,我的灵魂又将何处去,
月光洒满了通衢,骨骼却仍未冰冷。
一把剑自然知道你所欠的,
我希望能留名青史,让后人看到。
汪元量,字景远,号退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著称。其作品多涉及时事与个人情感,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此诗作于壬午年腊月,正值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
汪元量的《文山道人事毕壬午腊月初九日》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崖山之战和古代忠臣的追慕,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开篇以“崖山禽得到燕山”引入,展现出历史的沉重与光辉,接着转到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夷齐的羡慕与自愧,揭示了身处官场却感到无奈的心态。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的“雪平绝塞魂何往”以自然景象反衬出孤独与无助,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逝去的感慨。而“月满通衢骨未寒”则蕴含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短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问。
最后,诗人希望“一剑固知公所欠”,希望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能够流传于青史,成为后人铭记的典范。这种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普遍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的追求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夷齐”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忠臣?
A. 周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雪平绝塞”反映了诗人对____的感慨。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自省。 (对/错)
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温柔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