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1
原文展示:
寄顾子敦 曾巩 〔宋代〕
清旷亭边雁欲回,南湖分浪入城来。 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 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尊寻胜每同开。 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
白话文翻译:
在清旷亭边,大雁即将南归,南湖的波浪分流入城。 空旷的山中,过了腊月仍有积雪隐藏,野外的岸边,春天未到梅花已先开放。 我尚未归家,暂且自得其乐,一杯酒寻访美景,常常与友人共享。 如今想象在长松之下,手持玉麈高谈阔论,岂是容易陪伴的。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是寄给友人顾子敦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曾巩游历或任职期间,思念远方友人顾子敦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旷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大雁南飞、湖水入城、山中积雪、岸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欣赏。诗中“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句,表达了诗人虽未归家,但能自得其乐的心境。最后两句“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则抒发了诗人对与友人共赏美景、高谈阔论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清旷亭”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个亭子 C. 一个景点 D. 一个建筑 答案:A
“三径未归聊自适”中的“三径”指的是什么? A. 三条小路 B. 家园 C. 田间小路 D. 山间小径 答案:B
诗中的“玉麈高谈”指的是什么? A. 高雅的谈吐 B. 手持玉麈 C. 高谈阔论 D. 玉制的拂尘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