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9:41
行逢葛溪水,不见葛仙人。
空抛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在葛溪水边行走,却看不见葛仙人。
空荡荡地抛下青竹杖,咒语使它变成了葛陂的神灵。
葛仙人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传说他居住在葛溪,能够教人长生不老。诗中提到的“葛溪水”不仅是地理上的描绘,更是寄托了诗人对仙人和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施肩吾(约740-约800),字子川,号肩吾,唐代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弋阳访古》创作于施肩吾游历葛溪之际,诗人寻访古迹,想要探寻古代道教文化的痕迹,表达对道教理想的敬仰以及对逝去时代的追忆。
这首诗简短而含蓄,诗人通过对葛溪水的描写,引出对葛仙人的思念。首先,诗人在葛溪水边行走,意图寻访葛仙人,但却未能见到,表现出一种失落与遗憾。接着,诗人空抛青竹杖,暗示自己与道教理想的距离,这种情感通过“咒作葛陂神”的转化,显示出一种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与对道教文化的敬仰。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逝去的历史的感叹,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求精神寄托,但最终发现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反映了人对永恒与超脱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葛仙人”代表什么?
“空抛青竹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咒作葛陂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