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弋阳访古》

时间: 2025-04-26 19:19:41

诗句

行逢葛溪水,不见葛仙人。

空抛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9:41

原文展示:

行逢葛溪水,不见葛仙人。
空抛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白话文翻译:

在葛溪水边行走,却看不见葛仙人。
空荡荡地抛下青竹杖,咒语使它变成了葛陂的神灵。

注释:

  • 葛溪水:指葛溪,是浙江一带的水流,传说中葛仙人常在此处出没。
  • 葛仙人: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常被描绘为长生不老的仙人,象征着道教的理想。
  • 青竹杖:青色的竹杖,通常是道士或隐士所携带的象征。
  • 空抛:指无所依托,随意抛弃。
  • 咒作:用咒语变成,意指用言语来赋予某种意义或功能。

典故解析:

葛仙人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传说他居住在葛溪,能够教人长生不老。诗中提到的“葛溪水”不仅是地理上的描绘,更是寄托了诗人对仙人和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约740-约800),字子川,号肩吾,唐代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弋阳访古》创作于施肩吾游历葛溪之际,诗人寻访古迹,想要探寻古代道教文化的痕迹,表达对道教理想的敬仰以及对逝去时代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短而含蓄,诗人通过对葛溪水的描写,引出对葛仙人的思念。首先,诗人在葛溪水边行走,意图寻访葛仙人,但却未能见到,表现出一种失落与遗憾。接着,诗人空抛青竹杖,暗示自己与道教理想的距离,这种情感通过“咒作葛陂神”的转化,显示出一种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与对道教文化的敬仰。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逝去的历史的感叹,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逢葛溪水:在葛溪水边行走,描绘出一幅自然宁静的景象。
  2. 不见葛仙人:未能见到传说中的仙人,表现出诗人的失落与向往。
  3. 空抛青竹杖:抛弃了象征道教的竹杖,暗示了放弃追求或失去信仰。
  4. 咒作葛陂神:通过咒语将竹杖化为神灵,体现诗人内心对神秘力量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通过现实与理想的对比,突显了对失落的惋惜。
  • 象征:青竹杖象征着道教的隐逸生活,抛弃则寓意放弃追求。
  • 拟人:将竹杖与神灵相联系,赋予其超凡的意义,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求精神寄托,但最终发现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反映了人对永恒与超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葛溪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之地。
  • 葛仙人:象征理想的长生与逍遥,是道教思想的化身。
  • 青竹杖:象征隐士的生活与追求,是通往理想世界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葛仙人”代表什么?

    • A. 现实人物
    • B. 道教文化的象征
    • C. 一种自然现象
  2. “空抛青竹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失落与无奈
    • C. 快乐
  3. 诗中“咒作葛陂神”是什么意思?

    • A. 变成神灵
    • B. 召唤神灵
    • C. 诅咒别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弋阳访古》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施肩吾更强调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而王维则更注重呈现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盘山双峰寺 春日感怀 题常乐寺五云堂 和范公同章推官登承天寺竹阁 娇娘行 句 其二 句 其一 题梅花雪屋图 曝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牵筋缩脉 任纵 金燕 鸦雀无闻 辵字旁的字 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今古奇观 水字旁的字 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宽法 睿藻 气吞虹霓 心痒难挠 树子 兀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